部帖的意思、部帖的详细解释
部帖的解释
官署发给盐商的运盐执照。又称引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有部帖的盐商,叫做‘根窝’。有根窝的,每盐一引,他要抽银一两,运脚公用。”
词语分解
- 部的解释 部 ù 全体中的一份: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 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编辑部。部队(军队)。 具有统属关系: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
- 帖的解释 帖 è 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帖。字帖。画帖。 帖 ě 便条:字帖儿。 邀请客人的纸片:帖子。请帖。 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帖。换帖。 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帖中药。 帖 ē 妥适:
网络扩展解释
“部帖”是清代盐政制度中的术语,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1.定义与功能
部帖是官署颁发给盐商的运盐执照,主要用于规范盐业运输。持有部帖的盐商被称为“根窝”,每运输一引(约300-400斤)盐需缴纳一两白银的税费,用于支付运输及公共事务费用。
2.别称与关联术语
- 引票:部帖的另一种称呼,直接体现其作为运输凭证的性质。
- 根窝:指持有部帖的盐商,这类商人拥有官方授权的垄断经营权。
3.历史文献记载
该词在晚清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五回中被提及,反映了清代盐商通过部帖垄断盐业并抽税的现象。
4.字义解析
- 部:指官署或政府部门,如“户部”。
- 帖:此处意为官方文书或凭证,读作“tiē”。
部帖是清代盐业管理的重要凭证,兼具授权和税收功能,体现了当时政府对盐业的高度控制。如需扩展了解清代盐政制度,可参考《清史稿》或盐法专论。
网络扩展解释二
部帖(bù tiě)是一个汉字词语,下面来详细介绍它的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1. 含义:部帖是指在古代,将各种文献汇编成册,或者将各种碑帖集结成册的文献类书籍。它是记录古代文化知识和艺术技巧的重要载体。
2. 拆分部首和笔画:部帖由两个部分构成,左边的“部”是一个独立的汉字,右边的“帖”是一个独立的汉字。拆分后,“部”的部首是“阜”,总共5画;“帖”的部首是“巾”,总共3画。
3. 来源:部帖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司徒祝宗人丧礼》一书中。在古代,书籍版式以卷、篇为主,编为册形式较少,因此称为“部帖”。
4. 繁体:繁体字中,“部”和“帖”的写法没有变化,仍然是“部”和“帖”两个字。
5.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尤其是篆书和隶书阶段,字形会有些变化。但是,“部”和“帖”在不同阶段的写法变化较小,基本上与现代字形相似。
6. 例句:在《嵇康文集》中有一句“长展华侈之风,论列部帖之文”,意思是指评价文集时要考虑到内容的丰富性和质量。
7. 组词:部帖没有太多的相关词组,但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如“汇编部帖”、“整理部帖”。
8. 近义词:书录、集录、汇编等词语可以用来和部帖表达近义关系。
9. 反义词:部帖的反义词不太明确,但如果理解为整理和归纳杂文的过程,那么“碎片化”、“零散”等词语可以作为其反义词。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满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变体避浅持人长短螭绶踳缪储妃吹大气大春大发黛惨倒屣相迎大雨滂沱掉皮动变笃脩恩牛怨李贰猜覆查公平合理衡鹿箭不虚发建漆进场津迳津楼锦披尽态极妍炯尔机械化踞盘开秋旷日引月练操离缺论辜芦竹妙舞母道木梗之患牛识字排年匹嫡癖王钤蓄窃衣取温琪花玉树入骨相思三刑生嗔生哭人申贺十二月死教田首帖子庭会同音词无始无终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