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管的意思、铙管的详细解释
铙管的解释
鼓吹中的横笛。亦借指鼓吹曲。 南朝 梁元帝 《和王僧辩从军行》:“山虚和鐃管,水静泻楼船。” 南朝 梁简文帝 《让鼓吹表》:“宽博为善,不饰被於声明;缘宠成功,未增荣於鐃管。” 隋 江总 《赠洗马袁朗别》诗:“驱车命鐃管,拱坐面林泉。”
词语分解
- 铙的解释 铙 (鐃) á 铜质圆形的打击乐器,比钹大。 古代军中乐器,像铃铛,但没有中间的锤。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 管的解释 管 ǎ 吹奏的乐器:管乐器。管弦乐。 圆而细长中空的东西:管道。管线。管见(谦辞,浅陋的见识)。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管中窥豹。气管。血管。针管。双管齐下。 形状
专业解析
“铙管”是一个相对生僻的词语,主要用于指代中国古代的两种乐器及其组合:
-
铙 (Náo):
- 基本含义: 一种打击乐器,属于金属体鸣乐器类。形制类似于钹,但通常比钹大且中间凸起部分(碗或帽)较小较平。演奏时,两片相击发声,声音洪亮、穿透力强。
- 历史与用途: 铙历史悠久,在商周时期已出现(作为青铜礼器或乐器)。后世主要用于军乐(如“鸣金收兵”中的“金”常指铹、钲、铙类乐器)、宫廷雅乐、寺庙音乐及民间鼓吹乐中,起到指挥节奏、烘托气氛的作用。在民间,有时也作为锣的同义或近义词使用。
-
管 (Guǎn):
- 基本含义: 泛指管乐器。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主要指吹奏的管乐器,如笛、箫、笙、唢呐、管子(筚篥)等。它们通过气流振动管内的空气柱发声。
- 特点: 管乐器音色丰富多样,旋律性强,在乐队中常担任主奏或伴奏旋律的角色。
-
铙管 (Náo Guǎn):
- 组合含义: “铙管”一词通常并非指代一种单一的乐器,而是作为打击乐器(以铙为代表)与吹奏乐器(以管为代表)的合称或泛指。
- 语境应用: 常用于描述古代军乐、仪仗乐、宫廷雅乐或某些民间乐种(如鼓吹乐)的乐队构成。例如,文献中可能描述某仪式使用“铙管齐鸣”,意指打击乐器和吹奏乐器一起演奏,场面宏大。它强调的是乐队中这两大类主要乐器类型的组合。
“铙管”并非一个独立的乐器名称,而是中国古代音乐中打击乐器(铙)与吹奏乐器(管)的并称或合称,代表了乐队中重要的两类声响来源(击奏与吹奏),常见于军乐、仪仗、宫廷及部分民间音乐的描述中。
参考资料:
- 关于“铙”的定义、形制、历史及用途,可参考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辞海》或《中国音乐词典》。例如,《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对“铙”有详细条目解释。
- 关于“管”作为管乐器的统称,同样见于上述辞书。
- 对于“铙管”作为合称的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记载或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军乐史、仪仗制度的学术著作中。例如,研究唐宋军乐或卤簿仪仗的文献中常有提及。具体引用需查阅相关古籍或现代学者的研究论著。
由于该词相对专业且古籍引用需要具体上下文,建议直接查阅《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或《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等工具书获取最权威的定义和例证。在图书馆或相关学术数据库中通常可以找到这些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
“铙管”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
基本释义
指古代鼓吹乐中的横笛类乐器,也可代指鼓吹曲本身。其名称源于“铙”(一种金属打击乐器)与“管”(吹奏乐器)的组合,但实际应用中更侧重“管”的吹奏功能。
-
结构与拼音
- 拼音:náo guǎn(注意:中“ɡǔ ɡuǎn”可能是输入错误)。
- 字形结构:铙(左右结构)+ 管(上下结构)。
-
历史与文学用例
南朝文献中多次出现该词,如梁元帝《和王僧辩从军行》的“山虚和鐃管”,以及梁简文帝《让鼓吹表》的“未增荣於鐃管”,表明其常用于描述军乐或仪式音乐场景。
-
综合含义
广义上可指代以吹奏乐器为主的仪仗乐队,狭义则特指横笛类吹管乐器,属于古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乐器形制或历史演变,建议查阅权威音乐史文献或考古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辬白包纳北楚冰炭不同器搏执不愧不作踌躇不前楚笋稻蟹鵰弧雕瘵氐羌恶语反光方外泛萍风迈风湿伏菟隔涉卦卖诡谲害相思恒事黄牌华崧缰络娇蝉脚蹬子羁靡咎徵老黄牛掠劫廉政离任罗立马头昧利鸟惊鱼溃弄硶儿啪啦泡漩楸梓渠冲曲房石器筮仕使効肆肆丝网肃雝摊蒱亡亲闻风丧胆舞词弄札无声无色乡族仙坛记下讪谿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