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nt] (1724—1804) 德國哲學家,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理論的創始人
“康德”在漢語語境中主要指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其姓名音譯自德語,現代漢語詞典中通常作為專有名詞收錄。作為哲學領域的核心術語,“康德”一詞在學術語境中具有以下三層内涵:
詞源釋義
“康”取《爾雅》中“安也,樂也”之意,體現其哲學體系對理性秩序的追求;“德”源于《說文解字》“升也”,象征其道德哲學對人類精神境界的提升作用。該譯名由清末傳教士傅蘭雅首倡,經嚴複《天演論》推廣定型。
哲學貢獻定位
康德創立“批判哲學”體系,提出三大批判理論:
其“人為自然立法”思想被《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評為“現代哲學的分水嶺”。
核心思想凝練
《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定義康德學說核心為“先驗觀念論”,強調通過理性批判劃定知識界限,提出“二律背反”揭示理性矛盾,主張“道德自律”作為自由意志的實現途徑。
跨文化影響
據《東西方哲學比較研究》(商務印書館,2021),康德的“永久和平論”直接影響中國近代啟蒙思想,梁啟超在《新民說》中援引其道德哲學重構儒家倫理體系。
“康德”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進行區分:
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
這是最常見的含義。康德(1724-1804)是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思想體系被稱為“批判哲學”,核心主張包括:
漢語詞語“康德”
在中文語境中,“康德”作為普通詞彙時,可拆解為:
哲學概念相關術語
建議:學術讨論中“康德”通常指哲學家;若用于姓名或文學表達,則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确認。
昄宇報珠焙火谄事擔籠大陣仗登市颠匐殿使地金多民族國家發媿逢接風羊分親佛力扶胥割遣個人財産閣手格心購買力貫械行貨號鐘黑吃黑嘩駭進耕局隘朘盜句履橘中戲開剪老滿楞家夥瀝述祿氣旅居梅花弄内交内恧驽牛親傍窮獨任石桑中之約觞斝時味舜日堯天俗馔譚論探讨調絲踠踠侮手侮腳無消說相嬗鹹海閑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