苴茅焘土的意思、苴茅焘土的详细解释
苴茅焘土的解释
同“ 苴茅裂土 ”。焘,覆。《旧五代史·晋书·赵在礼马全节等传论》:“自 温琪 而下,皆服冕乘轩,苴茅燾土,垂名汗简,谅亦宜焉。”
词语分解
- 苴茅的解释 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该方颜色的泥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为分封土地的象征。《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 孔 传:“王者封五色土为社。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立社。燾以黄土,苴以白茅
- 土的解释 土 ǔ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土壤。黄土。 疆域:国土。领土。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土。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土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土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土。 中国
网络扩展解释
苴茅焘土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释:
一、拼音与基本释义
- 拼音:jū máo tāo tǔ()
- 释义: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的仪式,用白茅包裹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该词与“苴茅裂土”同义,其中“焘”意为覆盖。
二、出处与典故
- 历史背景:出自《旧五代史·晋书·赵在礼马全节等传论》,原文为:“自温琪而下,皆服冕乘軒,苴茅燾土,垂名汗簡,諒亦宜焉。”
- 仪式细节:分封时取对应方位的五色土,覆以黄土,包以白茅,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的礼制思想。
三、结构与用法
- 成语结构:ABCD式四字成语,属中性词,多用于描述封建制度下的权力分配。
- 现代关联: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成语研究。
四、相关扩展
- 近义表达:分茅赐土、赐茅授土。
- 文化意义:反映了中国古代“裂土封疆”的封建制度,白茅象征纯洁,泥土象征疆域统治权。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的文献用例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旧五代史》相关章节或权威汉语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苴茅焘土的意思
《苴茅焘土》是一组汉字,意思是用苴、茅和焘三种不同的草木堆积起来的土地。
拆分部首和笔画
《苴茅焘土》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冠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20画。
来源
这组汉字《苴茅焘土》是古汉语中的词语,形容一种土地的特征。
繁体
这组汉字在繁体中的写法并无变化,仍然是《苴茅焘土》。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时候的汉字写法,苴茅焘土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具体如何写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例句
1. 这片苴茅焘土适宜种植水稻。
2. 山区的农民们充分利用苴茅焘土来养殖小动物。
3. 苴茅焘土的特殊土壤结构使得这里的蔬菜生长得很好。
组词
1. 苴茅:指苴子和茅草。
2. 焘土:指焘者和土地。
近义词
1. 草木堆土
2. 草场沼泽
反义词
1. 平坦土地
2. 被开垦的土地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