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王堆汉墓的意思、马王堆汉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王堆汉墓的解释

西汉 前期墓葬,位于今 湖南省 长沙市 东郊 马王堆 。1972-1974年先后两次发掘了三座墓,为 軑侯利苍 及其家属的墓地。三墓以一号墓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出土女尸保存之佳,非常罕见。三号墓形制同一号墓,但规模较小,保存情况较差,男尸仅存枯骨,此墓出土了《易经》、《老子》和天文、相马、医学等帛书,计二十馀种十二万多字,还有三幅地图。两墓所出彩绘帛画、丝织品、乐器、漆器等,均是重要发现。规模较小的二号墓,保存很差,随葬器物残存不多。 马王堆 汉 墓的发掘,为研究 西汉 初期的历史,考查当时手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文化艺术和社会礼俗等方面,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族成员的墓葬群,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1972—1974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主持发掘。该墓葬群因保存完好的汉代文物和独特的考古价值闻名于世,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从墓葬结构看,三座墓室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其中一号墓主为利苍之妻辛追夫人,其遗体历经两千余年仍保存完整,为世界医学史提供了珍贵的软组织标本。二号墓出土的“长沙丞相”“轪侯之印”等鎏金铜印,直接确认了墓主身份及汉代列侯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三号墓发现的《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等帛书,则实证了汉代天文学与占卜文化的深度融合。

出土文物中,《黄帝四经》帛书的发现填补了汉初黄老思想的文献空白,而T形帛画(非衣)以三重天国结构完整呈现了汉代生死观与宇宙观,均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湖南省博物馆对漆器、丝织品的保护研究成果,更揭示了汉代手工业技术的巅峰成就,如素纱襌衣仅重49克的织造技艺至今难以复刻。

网络扩展解释

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族的墓葬群,是20世纪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与地理位置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现属芙蓉区),最初因被误认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王马殷家族墓地而得名。1972-1974年发掘的三座墓葬中,一号墓为利苍之妻辛追夫人墓,二号墓为利苍墓,三号墓为其子墓。

二、核心考古发现

  1. 保存完好的古尸
    一号墓出土的辛追夫人遗体是世界上首例保存完好的湿尸,肌肉仍具弹性,内脏器官完整,为古代防腐技术研究提供了珍贵样本。

  2. 稀世文物

    • 素纱单衣:两件蚕丝衣物仅重48-49克,折叠后可放入火柴盒,展现了汉代纺织工艺的巅峰。
    • T形帛画:描绘天堂、人间、地狱场景,中央为辛追夫人形象,是汉代绘画艺术的代表作。
    • 医学文献:三号墓出土的帛书和竹简填补了先秦至汉初医学史空白,涉及经络、药方等内容。
  3. 随葬品规模
    共出土3000余件文物,包括漆器、丝织品、乐器等,其中49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三、历史与文化价值

四、名称由来与争议

原称“马王堆”有两种说法:一因五代马殷家族墓地讹传,二因墓冢形似马鞍(“马鞍堆”谐变)。1970年代考古证实为汉墓后,名称沿用至今。

如需了解更多细节,可参考湖南省博物院官网的“马王堆汉墓陈列”专题。

别人正在浏览...

奥渺半途报告宝奁逼驳笔纸博贯不腆昌明打熬得获灯法定风旗地窨讹错方计番茹奉差風角釜鬵共禀瑰癖国防文学含生豪猪鞾黄棍辉煌尖脆见棱见角教术郊囿鸡斯九部乐旷夫癞风利兵灵断柳罐六醴哤聒抹腹难素泡桐扑冽迁替情形乞婆三藏伸缩性束牛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铁甲车通花污迹舞马无声戏详察嫌责小孩子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