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阿狥 ”。迎合曲从。《新唐书·文艺传下·李频》:“﹝ 李频 ﹞俄擢侍御史,守法不阿徇,迁累都官员外郎。”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简傲》:“然性太刚褊简傲,每发言吐论,略无阿狥,忤执政旨。” 清 恽敬 《外舅高府君墓志铭》:“ 文恭 则以长者在崇班中,能持正,无所阿徇。”
“阿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ā xùn,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用法:
“阿徇”由“阿”(迎合)和“徇”(曲从)组成,指为了私情或权势而违背原则、迎合曲从的行为。常用于批评不公正或缺乏原则的人,如官员因私利违背公正。
“徇”的演变:
“阿”的含义:
指对亲友、上级的迎合和顺从,如“阿谀”。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沪江词典或查字典的详细释义。
词义:
《阿徇》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对某个人表示忠诚、对其效忠。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对领导或长辈的尊重和服从。
拆分部首和笔画:
《阿徇》的部首是阜,共有8个笔画。
来源:
《阿徇》的含义来源于古代文献,用以形容人们对君主的忠诚与尊重。
繁体:
《阿徇》的繁体字为「阿徇」,字形与简体字相同,只是书写风格上存在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老的汉字书写中,「阿徇」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其词义保持不变。
例句:
1.他对上司忠诚效顺,被人称为一个「阿徇」之人。
2.作为一名学生,你应该对老师表示「阿徇」的态度。
组词:
阿谀、阿猫、阿狗、效忠、尊敬
近义词:
忠诚、效忠、顺从、尊敬
反义词:
叛逆、背叛、不敬、蔑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