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石鼓书院的意思、石鼓书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石鼓书院的解释

原址在湖南衡阳县北石鼓山。唐元和年间李宽在山顶建屋读书。宋至道年间李士真在此创建书院,景年间仁宗赐名石鼓书院。《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末书院毁于战火,元明时兴时废。清代重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已辟为公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石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山,因山体形如鼓而得名。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宋至道三年(997年)正式建立,与睢阳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并称“宋代四大书院”。书院依山临水,环境清幽,曾是儒家学者讲学、藏书的重要场所,朱熹、张栻等理学大家曾在此讲学,对宋明理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名称“石鼓”源于地理特征,《辞海》记载:“石鼓山在衡阳北,山有大石,形如鼓,故名。”书院以“石鼓”为名,既体现自然景观特色,又暗合古代礼乐文化中“鼓”象征教化与秩序的内涵。明清时期,书院多次毁于战火并重建,现存建筑为2006年依据清代格局修复,主体包括禹碑亭、大观楼等,保留了传统书院的轴线对称布局。

石鼓书院的文化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藏书功能,鼎盛时期藏有典籍万余卷;二是教育实践,推行“学田制”保障书院运营;三是学术交流,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2006年,其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人文景点开放,兼具历史研究与文化传播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石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院之一,其历史与文化内涵可从以下方面综合阐述:

一、历史沿革

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由唐代处士李宽在衡阳石鼓山结庐读书发展而来。北宋至道年间,李宽后人李士真重建书院,宋太宗赵光义赐名“石鼓书院”,宋仁宗时期被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与白鹿洞、岳麓、嵩阳书院齐名)。南宋至明清时期多次毁于战火并重建,1944年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衡阳市政府重修后成为文化旅游景点。

二、地位与影响

  1. 四大书院地位:被《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初四大书院,朱熹在《石鼓书院记》中将其与岳麓、白鹿洞并称。
  2. 湖湘文化发源地:作为湖南第一胜地,孕育了济世恤民的爱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等湖湘文化特质。
  3. 教育创新:唐代李宽中秀才书院是中国最早具备教学职能的民间教育机构,推动书院从私人究学向系统教学的转型。

三、建筑与布局

书院位于衡阳市石鼓区,三面环水,风景秀丽,建筑群包括武侯祠、大观楼、七贤祠等。大观楼兼具藏书与讲学功能,七贤祠纪念韩愈、周敦颐等七位历史名人。

四、文化精神

以“义理之学”为核心,主张儒家经典与“康济时艰”结合,强调修身、尚德与经世致用。朱熹、张栻等学者曾在此讲学,影响元明清教育体系。

五、现状与保护

2006年重建后,书院作为文化地标延续千年文脉,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兼具历史展示与旅游功能。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2、4、5、7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懊闷巴避白地文跋剌倍论不蠲唱号车衡嗔怪代数运算刀币电子琴顶手返攻废格分宵达曙负违怪脸官斛含章殿酣足黑吃黑衡文互质甲库讲画降禧剪帖郊牺假饰假托解语花稷馈谨材倨骜局跧刻桷狂乱枯林良时没揣内仪门凭虚公子敲打冗笔肉类潸怅沙棠屐舌耕绳责深思熟虑饰兵围墙问鼎轻重文师小拱小枉大直泄漏天机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