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宣言的意思、八一宣言的详细解释
八一宣言的解释
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56页)。
词语分解
- 八的解释 八 ā 数名,七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捌”代):八面玲珑。八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 笔画数:; 部首:八; 笔顺编号:
- 宣言的解释 ∶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扬言,宣扬宣言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详细解释.犹扬言。谓故意散布某种言论。《左传·桓公二年》:“ 宋殤公 立,十年十一战
专业解析
八一宣言(又称《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是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的重要政治宣言,标志着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正式确立。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解析其核心内涵:
一、基本定义
指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关头,为号召全国各党派、军队、民众团结抗日而发布的纲领性文件。其名称源于发布日期(8月1日),是中共调整革命策略的关键文献。
二、历史背景与核心内容
-
背景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侵华加剧,国民党当局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在莫斯科起草该宣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核心主张
- 建立统一战线: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号召各阶级、党派、军队组成“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
- 十大救国纲领:包括收复失地、废除苛捐杂税、改善民生等具体措施,凝聚全民抗日共识。
三、历史意义与影响
-
策略转折点
宣言放弃“反蒋”口号,转向联合一切抗日力量,为后续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及国共二次合作奠定思想基础。
-
推动全民抗战
其主张渗透至社会各界,激发民众抗日热情,促成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
中共政治成熟的标志
彰显中共从阶级革命向民族解放的战略转型,成为毛泽东思想中统一战线理论的重要实践。
参考文献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1.
-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 人民网党史频道. 《八一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序幕.
(注:以上链接为示例,实际引用请以权威出版文献及官方党史网站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八一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布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简称,是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重要文件。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历史背景
- 民族危机加深: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东北,1935年进一步向华北扩张,中华民族面临存亡危机。
- 中共政策调整:长征途中,中共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调整策略,从“关门主义”转向团结抗日力量。
二、核心内容
- 停止内战:呼吁全国各党派、军队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抗日救国。
- 组建联合力量:主张成立“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整合各界力量共同抗日。
- 团结号召:强调不分阶级、党派、民族,团结一切可能的力量,包括国民党内爱国人士。
三、意义与影响
- 策略转折点:标志着中共从阶级对抗转向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政策调整,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基础。
- 社会反响:宣言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共鸣,推动了“一二·九运动”等抗日救亡高潮。
- 历史地位:与后续的瓦窑堡会议决议共同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核心,是中共抗日战略的关键文件。
四、补充信息
宣言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王明等人参与,最初于1935年10月1日在巴黎《救国报》公开发表。其内容直接影响了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全面抗战的展开。
别人正在浏览...
扳子报塞边僻表露冰蚀鉏刬忩忙寸进灯婢短命鬼粉色愤抑广捕光赤净杆固让毫毛鹖鸟冠合著胡日鬼简报京师大学堂紧接疾骑卷第絶絃考选叩阍无计掠卤量己厉崇离珠笼山络野满大密密实实莫名其妙谋智目不识书拟讬槃根错节片合迁蝗乞两清明上河图穷兵起升任重缛采蕤宾试举收簇寿国水备疏源酸眉苦脸跳跶停市外来词顽敌吴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