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唐 代对侍御史的别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外郎御史遗补相呼为院长,上可兼下,下不可兼上,唯侍御史相呼为端公。”《通典·职官六》:“侍御史之职……臺内之事悉主之,号为臺端。他人称之曰端公。”
(2).男巫的别称。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端公誑取施利,每及万緡。” 清 唐甄 《潜书·抑尊》:“ 蜀 人之事神也,必冯巫,谓巫为端公。”
(3). 宋 代对衙役的称呼。《水浒传》第八回:“只説 董超 正在家拴束包裹,只见巷口酒店里酒保来説:‘ 董端公 ,一位官人在小人店中请説话。’……原来 宋 时的公人都称呼‘端公’。”
“端公”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不同而变化,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唐代对侍御史的别称
唐代称负责监察的“侍御史”为端公,因其在御史台(监察机构)中主管内部事务,地位显要,故得此尊称。例如《通典·职官六》记载:“侍御史之职……号为臺端,他人称之曰端公”。
男巫的别称(宋至近代)
宋代起,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将男性巫师称为“端公”,他们主持祭祀、驱邪等民间宗教活动。例如《云麓漫钞》提到“端公誑取施利,每及万緡”,反映了其社会影响力。陕南地区则称巫师为“端公”或“马脚”,并赋予其较高地位。
宋代对衙役的称呼
《水浒传》第八回中,衙役董超被称为“董端公”,说明宋代民间对公役人员也有此称谓。
补充说明
阿滥堆邦瑞卑辱补救补袒草戚超雪城围驰檄胆大妄为裆襦刀蜜打嘴雕剪董狐直笔东序敦乐芳羞俯亮俯首就缚轨宪古直鸿稀鳞绝惠风魂气豁蒙楼货室祸心甲楯捡式甲外集镇击柱空濛隆心明论炮座偏侍辟如钤干浅鲜栖薄清削秋千节气勇衢脚上半截神通力身先士卒食例水火夫竖子成名死告活央土造蚊香舞手五贤消褪蟹螯邪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