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端公的意思、端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端公的解释

(1). 唐 代对侍御史的别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外郎御史遗补相呼为院长,上可兼下,下不可兼上,唯侍御史相呼为端公。”《通典·职官六》:“侍御史之职……臺内之事悉主之,号为臺端。他人称之曰端公。”

(2).男巫的别称。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端公誑取施利,每及万緡。” 清 唐甄 《潜书·抑尊》:“ 蜀 人之事神也,必冯巫,谓巫为端公。”

(3). 宋 代对衙役的称呼。《水浒传》第八回:“只説 董超 正在家拴束包裹,只见巷口酒店里酒保来説:‘ 董端公 ,一位官人在小人店中请説话。’……原来 宋 时的公人都称呼‘端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端公是汉语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称谓,其含义随历史与地域差异演变,现从词典角度分述如下:

一、古代官府职役的别称

“端公”最早见于唐代文献,指代官府中负责仪仗、刑狱的衙役或差役,属基层公务人员。《唐六典》记载其职责为“掌执刀杖,随官护卫”,常见于宋元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及白话小说中。例如《水浒传》第四回提到“端公押解犯人”,此处即指执行公务的差役。

二、西南地区的巫傩文化角色

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地的方言中,“端公”专指民间从事祭祀、驱邪、祈福活动的巫师,与傩戏、傩祭传统密切相关。清代《遵义府志》载:“端公掌跳神禳灾,戴面具执器而舞”,其职能融合了原始宗教与民俗仪式,被视为人神沟通的媒介。现代研究中,此称谓常见于民族学文献,如《中国傩文化通论》将其定义为“汉藏语系族群巫祭文化的活态传承者”。

三、词源考据与语义流变

据语言学家考证,“端”古通“专”,含“主持、正统”之义;“公”为敬称,二者组合体现古代对特定职能者的社会认可。唐代起,“端公”从官职泛称逐渐下沉为民间俗语,至明清完成语义分化,形成“差役”与“巫师”的并行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端公”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随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不同而变化,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1. 唐代对侍御史的别称
    唐代称负责监察的“侍御史”为端公,因其在御史台(监察机构)中主管内部事务,地位显要,故得此尊称。例如《通典·职官六》记载:“侍御史之职……号为臺端,他人称之曰端公”。

  2. 男巫的别称(宋至近代)
    宋代起,四川、湖南、贵州等地将男性巫师称为“端公”,他们主持祭祀、驱邪等民间宗教活动。例如《云麓漫钞》提到“端公誑取施利,每及万緡”,反映了其社会影响力。陕南地区则称巫师为“端公”或“马脚”,并赋予其较高地位。

  3. 宋代对衙役的称呼
    《水浒传》第八回中,衙役董超被称为“董端公”,说明宋代民间对公役人员也有此称谓。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班声拨拉不倒口猜祸趁打伙大息低语罚不责众翻箱倒笼飞蛾赴焰蜚红公厕孤絜华荣活阎王嘑头煎逼江臯忌妒荆妇激水开泄来至阑单流溢马头娘孟月末端喃喃笃笃披雅那普递窃密箧笥清列趋讙曲拳上圣韶容胜负兵家之常升勺侁仕仕宦释险受绐摅抱水碱熟精説谕飔厉嘶噪讨类贴鸡提摄望氛晚进完锐为情贤妻良母萧史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