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指 唐 观察使、 宋 元 廉访使以及后世的按察使。廉,通“ 覝 ”。 唐 张九龄 《<故襄州刺史靳公遗爱铭>序》:“ 开元 十二年,以理跡尤异,廉使上达,天子嘉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谢廉使 道:‘此人梟獍为心,豺狼成性,诚然王法所不容。’”
“廉使”是一个历史官职名称,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核心职能
指古代负责监察、巡察地方吏治的官员,主要职责包括监督官员廉洁、审理案件等。唐代称“观察使”,宋元时期称“廉访使”,明清时期演变为“按察使”。
词源考据
“廉”通“覝”(lián),意为察访、考察,体现该官职的监察性质。
清廉使臣的代称
因“廉使”职能与廉政相关,后也用于代指廉洁正直的官员或外交使节。如唐代刘长卿诗句“明君加印绶,廉使托惸嫠”即赞颂清廉使臣。
文化象征
该词在文学作品中常被赋予道德寓意,如《二刻拍案惊奇》中“谢廉使”形象,象征公正严明的司法者。
现代汉语中,“廉使”一词已不常用,但其核心含义融入“廉政”“监察”等概念,成为反腐倡廉的历史文化符号。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朝代职能演变,可参考《唐会要》《元史·百官志》等文献。
《廉使》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廉”和“使”两个部分组合而成。
廉:字头为“广”字部,字尾为“㇀”字旁,共12画。表示廉洁、正直的意思。
使:字头为“亻”字部,字尾为“又”字旁,共8画。表示派遣、命令的意思。
来源:《廉使》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七律赋》中,形容官员廉洁自律,勤勉尽责。
繁体:《廉使》的繁体写法为「廉使」。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廉使》的古代写法为「廉使」。
例句:他被任命为廉使,以监督官府的廉政。
组词:廉洁、廉政、廉价、使命。
近义词:清廉、公正、正直。
反义词:贪污、腐败、不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