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研的意思、枯研的详细解释
枯研的解释
干涸的砚池。 金 元好问 《东湖次及之韵》:“竹溪花岛要君诗,醉墨几番枯研滴。”
词语分解
- 枯的解释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没有了:干枯。枯萎。枯槁。枯荣。枯鱼衔索(串在绳索上的干鱼,形容存日不多)。 没趣味,无生趣:枯燥。枯肠(喻枯涩贫乏的思路)。 荣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研的解释 研 á 细磨(?),碾:研磨。研药。研墨。 深入地探求:研究。钻研。研京练都(?)(晋代左思作《三都赋》构思了十二年,后遂用“研京练都”形容经年累月地构思文章)。 研 à 古同“砚”,砚台。 笔画
专业解析
“枯研”是一个相对古雅且使用频率不高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以从构成它的两个汉字“枯”与“研”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以下是基于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解释:
一、 字义解析与核心含义
-
“枯”的本义与引申:
- 本义: 指草木失去水分而干萎、衰败。《说文解字》释为“槀也”,即干枯、枯萎。如“枯木”、“枯草”。
- 引申义:
- 干涸: 指水源断绝,如“枯井”、“枯竭”。
- 枯燥、无味: 指缺乏生机、趣味或润泽,如“枯坐”、“枯燥乏味”。
- 憔悴、瘦瘠: 形容人或事物失去活力、光彩。
- 在“枯研”中,“枯”主要取其“枯燥、缺乏生机” 的引申义。
-
“研”的本义与引申:
- 本义: 指细致地磨碾、研磨。《说文解字》释为“䃺也”,即磨碎、磨细。如“研墨”、“研药”。
- 引申义:
- 深入探究、思考: 指反复琢磨、仔细推究。这是“研”在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意义,如“研究”、“钻研”。
- 精细、深入: 形容思考或工作的状态。
- 在“枯研”中,“研”主要取其“深入探究、钻研” 的引申义。
-
“枯研”的合成含义:
将“枯”与“研”的含义结合,“枯研”意指:
- 枯燥的钻研: 指进行一种缺乏趣味、显得单调乏味或消耗心力的深入研究、思考或学习过程。它强调研究活动本身的艰苦、枯燥性质。
- 憔悴于钻研: 引申指因过度专注于深奥或枯燥的学问、研究而导致精神或身体上的憔悴、损耗。
二、 使用场景与语境
“枯研”一词多用于描述学术研究、古籍整理、哲理思考等需要长时间专注、且过程可能比较艰苦、缺乏外在趣味性的活动。它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古典韵味,常见于诗词、古文或对古代学者治学状态的描述中。
- 例如,形容一位学者在青灯古卷下皓首穷经的状态,或描述对深奥晦涩典籍的长期钻研过程。
三、 权威参考来源
对于“枯研”一词的释义,主要基于对“枯”与“研”这两个汉字在权威汉语工具书中的解释及其组合逻辑的推导。以下为相关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对字词的源流、本义、引申义及用例有详尽收录和分析。其中对“枯”和“研”的各个义项有权威界定,为理解“枯研”的合成含义提供了基础。可参考相关词条。
- 《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 作为规范现代汉语词汇使用的权威词典,其对“枯”(枯燥)和“研”(钻研、研究)的现代常用义项有清晰定义,有助于把握“枯研”在当代语境下的理解方向。
- 古代文献用例: 虽然“枯研”作为固定词组在现代大型词典中可能未被单独列为词条(因其使用频率相对较低),但其含义在古典文献中有所体现。其构成和理解严格遵循古汉语字义组合规律。研究古汉语词汇的学者论著中也可能涉及对此类合成词的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枯研”是一个汉语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枯研”指干涸的砚池(即砚台中无墨或墨汁已干的状态)。其拼音为kū yán,常见于古汉语文献中,例如金代诗人元好问的《东湖次及之韵》曾用“醉墨几番枯研滴”描述研墨作诗的情景。
二、字义分解
-
枯(kū):
- 本义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干瘪,如“枯草”“枯井”;
- 引申为无生趣或干涸,如“枯燥”“枯坐”。
-
研(yán):
三、文学例句
元代诗人元好问在《东湖次及之韵》中写道:“竹溪花岛要君诗,醉墨几番枯研滴。”此处“枯研”既指砚台干涸,也暗喻诗人反复斟酌、耗尽心力创作的状态。
四、注意
部分网络资料(如、5)将“枯研”误释为“钻研学问导致身心憔悴”,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综合高权威性来源(如汉典、查字典等),建议以“干涸的砚池”为准确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白板天子编刬弼臣步漏昌福尘樊城濮之战锉荐贷法顶补地衣植物兜罗被堆垛敦进恩恤放诸四海而皆准丰翘伏法受诛官槽好酒贪杯横撞火碱教命借巧惊恐失色浸渐军港开新课讲良金脉诊闽川难为情浓郁排草铅黄弃材嶔崎磊落全影惹起塞狗洞骚困沙崩使酒骂坐私盐包四英讨说廷吏通宵达旦屠岸蜕脱巍然屹立午供乌狼夏礼掀翻详整闲燕霄明邪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