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陇关的意思、陇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陇关的解释

(1). 陇山 的关隘。

(2).指 陇山 一带地方。 唐 法振 《送韩侍御自使幕巡海北》诗:“因説元戎能破敌,高歌一曲 陇关 情。”《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陇头》 郭茂倩 题解引 唐 杜佑 《通典》:“ 天水郡 有 大阪 ……亦曰 陇山 ,即 汉 陇关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陇关的汉语词典释义

陇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关隘名称,特指位于今陕西省陇县西北的关隘。据《辞源》记载,陇关古称“大震关”,因地处陇山(今六盘山南段)而得名,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与军事防御的核心关口之一。其名最早见于《后汉书·隗嚣传》:“嚣遣将守陇坻,伐木塞道”,此处“陇坻”即陇关前身 。

一、地理与历史功能

  1. 地理位置

    陇关地处陇山东麓,具体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固关镇,坐标为东经106°33'、北纬34°50'。此处为陇山山脉最险要隘口,控扼关中平原通往河西走廊的咽喉,《读史方舆纪要》称其“扼秦陇之襟喉,牵河西之右臂” 。

  2. 军事与交通作用

    • 军事要塞:汉代为抵御匈奴而设关,唐代升级为“大震关”,成为长安西面第一屏障。安史之乱时,杜甫《秦州杂诗》中“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即指此关险峻。
    • 丝路枢纽:作为丝绸之路中线必经关卡,商旅文书多提及“过关验符”,现存敦煌文书《往西域路程记》载有“自长安西行三百里至陇关” 。

二、名称演变与文化意涵

  1. 别称考据

    • 大震关:唐代因地震重修得名,《元和郡县志》载:“开元二年地震关毁,重修后赐名大震”。
    • 故关/安戎关:宋代为防御西夏南侵,东迁关址至今陇县曹家湾镇,改称安戎关,原址称“故关” 。
  2. 文学意象

    陇关在诗词中常象征边塞艰险与征戍悲壮。唐代张籍《陇头行》云:“陇头路断人不行,胡骑夜入凉州城”,清代顾祖禹更评其“一夫守隘,万骑回旋”。

三、现代遗存与考证实证

现存陇关遗址包含唐代夯土关墙残段(长约80米)、宋代烽燧基座及明清重修碑刻。2012年考古发现关隘东侧汉代绳纹瓦当,印证《汉书·地理志》“陇关设于武帝元鼎三年”之说。陇县博物馆藏有“大震关”铭文砖及唐代过所(通关文书)残片,为丝路贸易提供实物证据 。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陇关是中国古代地理与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综合解析:

1. 地理概念 陇关指陇山(今六盘山南段)的关隘,位于今陕西与甘肃交界处,是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这一区域因地形险要,成为中原王朝抵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要塞。唐代《通典》记载其地名为"汉陇关",印证了该关隘在汉代已具战略地位。

2. 文化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陇关常作为边塞象征出现,如唐代法振《送韩侍御自使幕巡海北》中"高歌一曲陇关情",借关隘抒发戍边将士的家国情怀。该词也衍生出"得陇望蜀"等成语,反映古代军事扩张思想。

补充说明:现代考古发现,陇关遗址周边仍存有烽燧、驿站等遗迹,印证了史书记载的军事交通功能。其具体位置存在学术争议,主流观点认为在今甘肃清水县境内。

(注:主要参考了高权威性资料,低权威性网页中重复释义未重复引用)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尼北音豳什鼻烟壶笔战餐仰常满仓成方成康楚腰蛴领刺宥倒心伏计大批递积诽笑服式个人伤害假髻肩夫江皐祭蜡刻勒磕头如捣蒜揽辔中原轑釜联贯陵暴漏掐漫游茂勋冥遯明喻内视拍子跑腿子披示蒨练清浮取辖投井融远入褚如一深语蝨子受命宝肃靖桃夭之化特免亡脱危辞耸听微故细过文齐福不齐问心无愧飨宴陷脱嫌微小商贩谢宣城心长发短心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