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较量,比试。《新唐书·张行成传》:“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谓以量器测定校核。《宋书·邓琬传》:“ 琬 性鄙闇,贪吝过甚,财货酒食,皆身自量校。”
“量校”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较量、比试
指通过比较或竞争来评估高低,常见于古代文献。
以量器测定校核
指用测量工具(如斗、升等)进行精确的计量和核对。
“量校”一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既可指代竞争性比较,也可表示精确的计量行为。其权威出处多见于《新唐书》《宋书》等历史文献,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量校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用标准来进行衡量和校验。量校常常用来指判断、评估或比较事物的准确度、标准性或质量等。
量校的拆分部首是量(liàng)和校(jiào),分别是物体的大小和衡量的意思。它的拼音是liàng jiào。根据《康熙字典》,量校共有11个笔画。
量校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量,本义是指测量、估量的意思。校,本义是指用工具来核对、核实的意思。因此,量校结合了测量和核实的概念,形成了衡量和校验的意思。
量校的繁体字是量校,拥有相同的意思和拼音。
在古代,量校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收录在《康熙字典》中的古代字形,量的替代形式有“両”、“俚”等字形;而校的替代形式有“教”、“效”等字形。
1.爸爸对我的成绩进行量校,发现我在数学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2.这台仪器能够对物体的尺寸进行精确的量校。
量校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词:
1.量校器:用于测量和校验的仪器。
2.量校准:进行衡量和校验以确保准确性。
量校的近义词是衡量、标准化、校验。
量校的反义词是估量、随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