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捷的才思。《后汉书·宦者传论》:“或敏才给对,饰巧乱实。”《新唐书·李敬玄传》:“时员外郎 张仁褘 有敏才, 敬玄 委以曹事。”
敏才(mǐn cái)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指聪慧敏捷的才能,强调个体在思维、反应或行动上具备突出的机敏性与才干。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分项解析:
基本释义
敏:本义为反应迅速、思维灵活(《说文解字》:“敏,疾也”);
才:指天赋、能力(《说文解字》:“才,草木之初也”,引申为人的资质)。
组合后指兼具敏捷性与卓越才能的特质,多用于形容人的资质或表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 10256 页。
引申内涵
除字面意义外,隐含对复杂事务的快速应对能力,常与“机变”“干练”等词关联,多见于古代人物评价。
来源:《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 2157 页。
历史文献记载
来源:《后汉书》卷四十;《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 128 页。
古代人物评价
宋代《册府元龟·铨选部》多次以“敏才通理”“敏才清识”描述官员,强调其处理政务的机敏与洞察力。
来源:《册府元龟》卷六百三十七,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
词汇 | 侧重点 | 与“敏才”差异 |
---|---|---|
英才 | 杰出天赋与成就 | 更重结果,非强调反应速度 |
捷才 | 临场应对迅捷(如口才) | 范围较窄,多指即时反应 |
敏才 | 综合性的机敏与才干 | 涵盖思维、行动双维度 |
来源:《古代汉语词汇学》,杨琳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第 178 页。
该词属文言遗留词汇,现代汉语中多被“才思敏捷”“干练之才”等替代。若需使用,建议限于历史研究、古典文学或特定修辞语境,以保持语言准确性。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 912 页。
“敏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敏才”由“敏”和“才”组成:
作为名字时,“敏才”寄托了聪明、灵活、贤能等积极寓意。需注意语境差异:古籍中多指才思,现代可能更侧重综合能力。
兵号必争之地波阜持握嗤嫌雠视岱泰荡骇丹气道游玎玲东趋西步斗城舵手房改犯垒覆讲光能观音土好马不吃回头草诨衣极陈节事敬老慈少坰牧击石拊石酒车计无所之霁月珂马枯麦沥款龙飞九五旄敦美好怒艴盘查攀指赔产喷激霹雳尖普进佥言起利气满志得庆忌勤民拳跼入阳深感省减市井子叹嘻踏袎恬敏题榜万窍无量斗雾绡烟縠武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