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典法的意思、典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典法的解释

典章法规。《管子·君臣上》:“是故主画之,相守之;相画之,官守之;官画之,民役之;则又有符节、印璽、典法、筴籍以相揆也。”《庄子·田子方》:“典法无更,偏令无出。”《新唐书·阎立德传》:“迁尚衣奉御,制衮冕六服,腰舆、伞扇咸有典法。” 清 恽敬 《文昌宫碑阴录》:“其合乎天神地祇人鬼之典法者,秩宗之所掌,缝掖诸生之所诵习,百世不废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典法"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常法、大法、根本的法律制度或法则,常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规范的纲领性依据。其具体释义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 字源结构与基本义:

    • "典":本义指重要的文献、典籍、常道。《说文解字》释"典"为"五帝之书也",引申为常道、法则、制度。它象征着恒常不变、可供遵循的准则。
    • "法":指法律、法令、规章、标准。《说文解字》释"法"为"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体现了法律的公平与制裁功能。
    • "典法":二字结合,构成一个并列或偏正结构的复合词,意指恒常的、根本性的法律、法则或制度规范。它强调的是具有权威性、稳定性、指导性的根本大法,而非临时性的具体条文。
  2. 核心含义与应用范畴:

    • 国家根本法律制度: 指一个国家或政权赖以建立和运行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例如:

      《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这里的"六典"即是周代治理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典法"的具体体现。来源参考:《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可参阅中华书局点校本或相关古籍数据库。 《史记·礼书》:"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礼仪,采择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朝廷济济,依古以来。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故。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孝文即位,有司议欲定仪礼。孝文好道家之学,以为繁礼饰貌,无益于治,躬化谓何耳,故罢去之。孝景时,御史大夫晁错明于世务刑名,数干谏孝景曰:'诸侯籓辅,臣子一例,天王之制也。……今大国专治异政,不禀京师,恐不可传后。'为景帝所杀。是后官者养交安禄而已,莫敢复议。今上即位,招致儒术之士,令共定仪,十余年不就。或言古者太平,万民和喜,瑞应辨至,乃采风俗,定制作。上闻之,制诏御史曰:'盖受命而王,各有所由兴,殊路而同归,谓因民而作,追俗为制也。议者咸称太古,百姓何望?汉亦一家之事,典法不传,谓子孙何?'" 此处"典法"即指汉朝应建立的、可传之后世的根本礼乐制度。来源参考:《史记》(汉司马迁撰),可参阅中华书局点校本。

    • 经典文献中的法则: 指记载于重要典籍(如《尚书》、《周礼》等)中的法则、规范。这些典籍本身被视为"典"(经典),其中记载的法则即为"典法"。
    • 典章制度的总称: 泛指一个朝代或政权所制定的各项重要制度、法规的总和。
  3. 引申与抽象义:

    • 有时可引申指根本的准则、不可违背的规律或道理。

"典法"一词,源于"典"(恒常准则、重要典籍)与"法"(法律、规范)的结合,其核心内涵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赖以维系的、具有根本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的法律体系、规章制度或根本法则。它常出现在古代典籍中,用以描述治理国家的纲领性规范,是中华法系和政治文化中的重要概念。

主要参考来源:

  1. 《说文解字》 (汉·许慎撰):对"典"、"法"二字的本义提供了权威解释。可参阅中华书局影印本或相关在线字库(如汉典网 zdic.net 的《说文》部分)。
  2.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对"典法"词条有明确释义和例证。来源: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相关条目。
  3. 《辞源》 (商务印书馆):作为大型语文工具书,对"典法"的源流和释义有详细考订。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相关条目。
  4. 经典古籍原文:如《周礼》、《史记》等,提供了"典法"在历史语境中的实际运用例证。来源:相关古籍的权威点校本(如中华书局点校本《十三经注疏》、《史记》)。

网络扩展解释

“典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侧重,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典法”指法律的规定和制度的典范,强调法律体系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其中,“典”表示典范、标准(如典籍、典章),“法”指法律、规则,二者结合体现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核心地位。

2.构成分析

3.使用场景

4.古籍例证

5.近义词与关联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可参考、2、3、5、9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着拔絶报恩寺薄透镜部次柴道裳帷饬驾绸固楚媪出口伤人淳熟丹实蠹弊遁逸无闷发摘奸隐风姨佛刹扶摇直上改调龚古尔兄弟宫杨滚柱轴承过候豪犷烘火潢海黄金甲昏热户说浃沦肌髓讲序桨叶背军伶昆弟之好漉篱马鲛蒙漪破睡青竹丹枫湫湄齐终群起而攻之然火忍古人微望轻软科学散体沈宏水合物铜蟾铜帽威斗吴榜武步五讲四美相容详熟想象谐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