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踏灾的意思、踏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踏灾的解释

实地察看灾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踏灾"是古代中国特有的灾情核查制度,指地方官员亲临受灾地区实地勘察灾情的行为。该词由"踏勘"和"灾情"复合构成,始见于明代《明实录》记载,主要用于确定受灾程度以作为赋税减免依据。

从实施流程来看,踏灾包含三个核心环节:首先是受灾农户申报制度,农户需在灾后十日内向官府呈报损失;其次是州县正印官亲自勘验的要求,如清代《户部则例》规定"州县官不亲勘灾者,罚俸一年";最后形成勘灾报告,包含受灾田亩数、减产程度等数据,作为蠲免赋税的凭证。

这项制度在历代文献中多有记载:《明史·食货志》记载洪武年间"令灾伤处,有司不奏,许耆民申诉,处以极刑";清代《钦定大清会典》规定"夏灾限六月下旬,秋灾限九月下旬"的踏灾时限。这些制度设计既体现古代政府的救灾责任,也暗含维持赋税征收的考量。

现代学者将踏灾制度视为中国古代荒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救灾制度史》研究,该制度在宋代已具雏形,至明清形成完备的行政程序,包含报灾、勘灾、审户、发赈四个阶段,其中踏灾属于关键的勘灾环节,直接影响后续救灾政策的制定。

网络扩展解释

“踏灾”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拼音:tà zāi
结构:动词短语(“踏”为动作,“灾”指灾害)
核心含义:指官员或相关人员亲自到受灾地区实地考察、核实灾情。例如清代薛时雨在《踏灾行》中写道:“我今出城亲勘灾”,即描述官员下乡勘察灾情的情景。

二、字义分解

  1. 踏:原指用脚踩,引申为“亲自到现场”(如“踏勘”“踏访”)。
  2. 灾:指自然灾害或人为祸患(如水灾、兵灾等)。

三、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公文中,描述官府对灾情的核查行为。例如:“县令率众踏灾,以定赈济之策。”

四、注意

部分资料(如)将“踏灾”解释为“度过灾害”的成语,但根据权威典籍和语料库(如、5),“实地察看灾情”是更准确的释义。若需表达“战胜困难”,建议使用“克服灾患”等更通用的表述。

别人正在浏览...

摆正宝赤刀侧庶蟾镜插图衬履宠光寸蹄尺缣蹙损大白天大桁吊场钓丝竹读书君子反杜林论工业建筑海漕海军陆战队合嘴鸿称黄蜨唤则魂子架阁库捷口羯膻眷重橛橛课试纩绵莅职鹿辂落汤鷄马口毛槎马仗蜜语甜言磨拭南货闹嚷平健铺观抢劫案清醴穹官穷索羣口商雒市阓食枣约说来话长苏门怗辞痛贯心膂通赃过付童子透平机抟风突镜为期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