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带绕身一周的长度。旧时以带围的宽紧观察身体的瘦损与壮健。 汉 刘向 《列女传·魏芒慈母》:“前妻中子犯 魏王 令,当死,慈母忧戚悲哀,带围减尺。” 宋 范成大 《秦楼月》词:“香罗薄,带围宽尽无人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憔悴 潘郎 鬢有丝, 杜韦娘 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带围”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腰带围绕腰部一周的长度,通常用来观察身体的胖瘦变化。古代常通过带围的宽紧判断健康状态或体型变化。
部分词典提到“带围”可引申为“被包围、陷入困境”,但此用法在古籍和现代语境中均不常见,可能属于个别词典的扩展解释。建议优先采用第一层含义。
注:若需进一步了解“围”字的独立释义(如环绕、遮挡等),可参考《汉典》等权威工具书。
带围,是一个汉语词语,既可作为动词,也可作为名词。作为动词时,表示佩戴或系在身上;作为名词时,表示一种环形物或带子。
带围的拆分部首为“巾”和“囗”,其中“巾”是左边的部首,而“囗”是右边的部首。它的总笔画数为9。
带围一词最早见于《尔雅·采物》:“囗,带也,围之。”意思是指带子,用于束发或系在衣物上进行围绕。
在繁体字中,带围的写法为“帶圍”。
带字在古代的写法为“帶子”,围字的古代写法为“圍繞”,表示物体环绕的意思。
1. 她用一根红色的带围起了头发。
2. 这条围巾是我妈妈给我特意织的。
带子、手带、围脖、围裙。
绕、环绕、束缚。
解开、解围、脱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