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retical ideas;fallacy;heresy] 不正当的议论、主张
辟邪说
荒谬有害的言论。《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宋 苏轼 《道德》:“去圣益远,邪説滋炽。” 清 唐孙华 《赠赵松一》诗:“邪説既纷紜,大道日离畔。” 老舍 《二马》第五段:“她跑了,咱们还要她……自要她肯不再念那些邪说谬论!”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邪说汉语 快速查询。
“邪说”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不正当、荒谬有害的言论或主张。以下为详细解析:
基本定义
指与主流思想或正确理论相悖的言论,常带有误导性和危害性。例如“歪理邪说”“异端邪说”等用法,均强调其非正当性。该词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如《孟子·滕文公下》提到“息邪说,距诐行”,即批判错误言论。
核心特点
典型用例
近反义词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现代案例分析,可参考(《孟子》解析)及(历史人物应对邪说的实例)。
邪说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错误、错误的观点、谬论,或者指以邪恶为目的的言论、主张。它与主流观点相悖,常常存在误导性或诱导性,并可能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邪说的拆分部首是⻏(右边是冂),而它的总笔画数是14画。
邪说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邶风·邪说》中,此处“邪说”指错误的言论和观点。随后,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哲学和政治等领域中,用来表达对特定观点的反驳或批评。
邪说的繁体字为「邪說」。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邪字的形状和现代稍有差异。古时的邪字在上部多画一横,形状更加复杂。例如,可以参考西汉时期的铜镜铭文,邪字的形态与现代略有不同。
1. 他的观点是邪说,不值得我们追随。
2. 不要信那些散布邪说的言论,应该依靠科学和事实。
3. 这本书充斥着各种邪说,需要以批判的眼光来阅读。
固执邪说、邪说家、邪说论调、邪说传播。
错误观点、谬论、歪理。
正确观点、真理、正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