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纰罽的意思、纰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纰罽的解释

古代 氐 族人所制的兽毛织物。《逸周书·王会》:“请令以丹青、白旄、紕罽、江歷、龙角、神龟为献。”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下》:“上世戎狄,有树惇者,其享覲共主,白鵠之血以饮之……白旄、紕罽以荐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纰罽(pī jì)是古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纰"本义指布帛、丝缕等织物的稀疏或破裂,《说文解字》载:"纰,缯欲坏也"(来源:《说文解字》卷十三)。"罽"则特指毛织物,《汉书·西域传》注:"罽,织毛为布者"(来源:《汉书》颜师古注)。二字组合后,多指制作粗糙或已破损的毛毡类织物。

二、词源分析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天官》记载"纰罽不鬻",郑玄注:"纰,疏也;罽,毛布也。疏恶之布当自用"(来源:《周礼注疏》卷四)。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进一步说明:"纰罽谓粗毛布,边裔所贡"(来源:《通雅》卷三十六)。

三、文献用例 在清代考据著作中,《日知录·财用》记载:"纰罽之属,非中土常服,故礼制禁用"(来源:《日知录》卷十二),反映其作为边地粗织物的特殊属性。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标注为"古代毛织物名"(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纰罽”一词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可能因来源或语境差异导致含义不同:

  1. 作为成语(读音:pī jī)
    指言行举止不得体、不合规矩,常用于批评或讽刺行为失范的人。例如形容某人在正式场合穿着随意或说话唐突。其发音“pī jī”可联想为“批鸡”,通过谐音帮助记忆(类似批评一只不得体的鸡)。

  2. 作为织物名称(读音:dù jì)
    指古代氐族人用兽毛制成的纺织品,属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手工艺品。这一解释更偏向物质文化范畴,与成语的抽象含义截然不同。

注意:两种解释的拼音和含义差异较大,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若用于描述行为规范,应取第一种;若涉及古代织物,则参考第二种。建议通过权威词典或文献进一步确认具体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爱恤颁锡八鲜春蛙秋蝉祠祷丛刊胆丧魂消倒吊倒靥二屋里鹗跱风韵焚杅干板耕纺寡仇鹤蝨黄天焦日黄醑涣烂获取互训劫贝金矢聚众考取可人风味懒几疗贫獠牙灵飞米糱劘垒木脚客闹鬨鬨浓酾牵丝戏悄蒨诮石气口清洁工青少年謦唾亲军三炎适可瘦眉窄骨手梢水软山温探源讨猎田径赛土符屯萃娲后外仆尉安小手儿笑妍下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