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罐。 唐 唐彦谦 《梅亭》诗:“丁寧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宋 杨万里 《豌豆》诗:“砂瓶新熟 西湖 水,漆櫑分尝晓露腴。”
根据多个来源的综合分析,“砂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砂瓶”指用砂土烧制的陶罐,属于古代常见的容器,常用于盛放液体或食物。其名称来源于材质(砂土)与器型(瓶状)的结合。
唐代诗人唐彦谦在《梅亭》中写道:“丁寧速赊酒,煮栗试砂瓶”,描述用砂瓶煮栗子的场景;宋代杨万里《豌豆》诗中也提到“砂瓶新熟西湖水”,体现了砂瓶作为烹煮工具的用途。
部分来源(如)提到“砂瓶”可比喻“心地善良但柔弱的人”或“易碎品”,但此释义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用法。
现代汉语中,“砂瓶”更多作为历史词汇出现,实际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诗文注解或古代器物研究领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等高权威性来源。
《砂瓶》是一个汉字词语,它包含了指代瓶子材质的“砂”和器物形状的“瓶”两个字。砂瓶顾名思义,即指用砂子制成的瓶子。
《砂瓶》的拆分部首分别为“石”和“爻”,其中“石”作为左边的部首,表示与石头相关的含义;“爻”作为右边的部首,用于指示与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有关的字。整个词语的总笔画数为15画。
《砂瓶》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砂是一种颗粒较粗的沙土,瓶则指容器状物体。砂瓶是一种制作于古代的容器,主要用于盛放液体或其他物品。在繁体字中,《砂瓶》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砂瓶的汉字写法是有一些变化的。其中一种写法为“砂甁”,表示用砂土制成的甁(瓶子)。另一种写法为“砂坪”,源于方言称呼,坪即平地,用砂子建成的平地容器。
1. 她从老屋中发现了一只古老的砂瓶,里面装满了金币。
2. 这个砂瓶的纹路非常精美,可以作为摆件收藏。
3. 我们用砂瓶盛放了新鲜的鲜花,屋子里立刻充满了芬芳的香气。
组词相关的词语包括:花瓶、酒瓶、药瓶、玻璃瓶、空瓶、漏瓶。
近义词:花盆、容器、罐子、壶。
反义词:漏斗、漏勺、漏网之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