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帝王暴怒时给臣下的惩处。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忤天威者,负雷霆之诛。”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三书》:“臣闔门数十口,去行都无四百里,当席藳私室,以听雷霆之诛。”
(2).指雷击,雷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余谓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则天无雷霆之诛矣。”
“雷霆之诛”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帝王暴怒时的严惩
指古代帝王在极度愤怒时对臣子施加的严厉惩罚,形容惩处迅速且不留情面。
例:宋代范仲淹在《睦州谢上表》中写道“忤天威者,负雷霆之诛”,表达对帝王威严的敬畏。
自然现象中的雷击
引申为雷电的劈击,带有天谴或因果报应的意味。
例: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提到“妖魅若守科律,则天无雷霆之诛”,暗指违背天道会遭天罚。
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古籍原文。
《雷霆之诛》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以强大的力量来彻底铲除、消灭某个对象或敌人。
《雷霆之诛》这个成语的部首是“雨”,它的拆分部首是“雨”,“雨”这个字是由4画组成。
《雷霆之诛》这个成语的部首是“雷”,它的拆分部首是“雨”,“雷”这个字是由13画组成。
《雷霆之诛》这个成语的部首是“之”,它的拆分部首是“一”,“之”这个字是由3画组成。
《雷霆之诛》这个成语的部首是“诛”,它的拆分部首是“讠”,“诛”这个字是由7画组成。
《雷霆之诛》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献中,最早出现在《左传·成公二年》一文中。它形象地描述了以雷电之势来彻底湮灭敌人的威力。
《雷霆之诛》这个成语的繁体字是「雷霆之誅」。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雷霆之诛》这个成语中的字也有所不同。例如,“诛”字的古代写法是「誅」。
他们以雷霆之诛的力量,彻底铲除了邪恶势力。
雷霆、诛杀、无所畏惧
雷霆毁灭、雷霆之怒、铁腕清除
宽容待人、善意原谅、宽仁大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