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伯功的意思、伯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伯功的解释

霸者的功业。伯,通“ 霸 ”。《国语·齐语》:“唯能用 管夷吾 、 宁戚 、 隰朋 、 宾胥无 、 鲍叔牙 之属而伯功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伯功是汉语历史词汇中表示“首功”或“显赫功业”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语源与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语源构成 “伯”在古汉语中多指排行第一,如《说文解字》释“伯”为“长也”,引申为尊长或首领;“功”即功绩,如《周礼》载“王功曰勋,国功曰功”。二者组合后,“伯功”特指首要功勋或开创性业绩。

二、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如《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晋国卿大夫“伯功既成”,指主政者完成重大功业;《史记》亦用“伯功”描述诸侯霸主的历史贡献。

三、使用场景 现代语境中,“伯功”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形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功绩,例如:“大禹治水,堪称华夏伯功。”其语义庄重,适用范围集中于学术及书面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伯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拼音与注音

基本解释

指“霸者的功业”,其中“伯”通“霸”,表示通过强力或权谋建立的功绩。这一用法常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与“霸主”概念相关。

出处与例句

出自《国语·齐语》:“唯能用管夷吾、宁戚、隰朋、宾胥无、鲍叔牙之属而伯功立。”
译文:齐桓公因重用管仲(夷吾)、宁戚等贤臣,得以成就霸业。

其他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语境中。其核心意义强调通过政治手段和人才任用实现的国家强盛局面。

别人正在浏览...

不识不知蚕叶成持乘势侈词楚楚不凡地腹顿阻風囊负才符敕割席光丽果否害忌好赐槐蕊骅駵黄连素胡不祸胎检玉娇妻极端犄角急难究测攫戾执猛老弦楞小子旅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髦儿戏铭戒敏惜母权子沤点蟠蛇偏絃浅机牵衣肘见啓口清音亲亲热热耆寿塞曲沈陨史汉诗匠适嗣守待手状松格素静所化泝滩退位讬死温舒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