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俘杀的意思、俘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俘杀的解释

俘获杀戮。《新五代史·梁臣传·徐怀玉》:“ 怀玉 以轻骑连击破之,俘杀五千餘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俘杀是由“俘”和“杀”两个动词组合而成的古汉语军事术语,其核心含义指在战争或冲突中,俘虏敌人并将其处死的行为。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用来描述对战败方或敌方人员的处置方式,带有强烈的暴力与征服色彩。以下从词典角度分述其意:

  1. 单字释义

    • 俘 (fú):本义为在战争中擒获敌人。《说文解字》释为“军所获也”。引申为战俘、俘虏。
    • 杀 (shā):本义为使生命终止,处死。《说文解字》释为“戮也”。指结束生命的行为。
  2. 合成词释义

    “俘杀”作为一个复合动词,其含义并非“俘”与“杀”的简单相加,而是特指在战争语境下,对已俘获(即失去抵抗能力)的敌方人员实施的处决行为。它强调的是对俘虏的杀戮,而非在战斗过程中击杀敌人。例如:

    • 《汉语大词典》 收录“俘杀”,释义为:“俘获并处死。”
    • 《辞源》(修订本)虽未直接收录“俘杀”词条,但对“俘”的释义“擒获,掳掠”和“杀”的释义“杀戮,弄死”,结合古籍用例,可明确“俘杀”即指俘获后杀戮。
  3. 语用特征

    • 历史语境:该词多见于记述古代战争、征伐、平叛等历史事件的文献中,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性和对待俘虏的特定方式。
    • 对象明确:行为对象是已被俘获的敌方人员(士兵、首领、民众等)。
    • 行为性质:是一种有目的的、针对俘虏的处决行为,区别于战场上的格杀或在俘获过程中的抵抗性击杀。
  4. 现代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俘杀”一词已非常罕见,主要出现在历史研究、古籍阅读或特定语境下对古代事件的描述中。其暴力色彩使其在日常语言中基本被淘汰。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俘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历史用例

  1. 《新五代史·梁臣传·徐怀玉》记载:“怀玉以轻骑连击破之,俘杀五千餘人。”,描述了五代时期将领徐怀玉在战斗中俘杀敌军的场景。
  2. 明代起义案例:正德三年,李再万起义失败被俘杀后,其余部继续抗争。

语境分析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战争或冲突中的暴力行为,强调“俘获”与“杀戮”的双重动作,常见于史书或文献记载。

相关词语

注意事项

需注意,“俘杀”属于历史性词汇,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且涉及暴力内容,需根据场景谨慎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事件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新五代史》或相关史籍。

别人正在浏览...

牓谕徧览逼害不如意苍猝层峦迭嶂长寐舛午电磁场都匠短线产品督进方领圆冠番塞風流才子丰养夫税甘辛钩陈闺中故语豪羊侯服假词佳人薄命寖兴近夷击越居错科头箕踞款列夔律连白离经辨志沴戾篱阴鹿角叉马币迷悮谜语磐牙谱传千年前媲嗛小缺文驱盐车三点水省彻生扢揸使君子诗侠私殊沓来麕至坛宅陶叟亡聊微蔑文宗学府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