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跋録的意思、跋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跋録的解释

题跋收录。《四游记·八仙求文老子》:“吾今将原著经典,尽行跋録,藏之九重天外,不復与人世作舟楫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跋録(bá lù)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复合词,现多写作“跋录”,其核心含义指附于书籍、字画等作品末尾的说明性、评价性或考据性文字。以下从词典学角度详细解析其释义与用法:


一、释义与结构分析

  1. “跋”的本义

    指文体的一种,通常位于作品末尾,内容多为评价、考据、记事或说明创作背景。与“序”相对(序置于卷首)。

    《说文解字》:“跋,蹎也。从足,犮声。”后引申为“题写于文末”。

    《辞源》:“跋,文体之一,书于文字之后。”

  2. “录”的含义

    本义为记录、抄写,此处指对内容的辑录或说明。

    《说文解字》:“录,刻木也。”引申为记载、整理。

  3. 复合词“跋録”

    即“跋文”与“辑录”的结合,指对作品末尾题跋文字的整理或编纂,亦可泛指跋文本身。

    《汉语大词典》:“跋録:即跋文。亦指编纂跋文。”


二、功能与内容特征

  1. 学术性考据

    常见于古籍、书画真迹后,记录版本源流、真伪鉴别或作者生平。

    例:清代藏书家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系统跋録古籍版本信息。

  2. 创作背景说明

    交代作品写作动机、成书过程或增补内容。

    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实为跋録,自述抗元经历。

  3. 艺术评价

    书画题跋常含鉴赏意见,如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跋録历代名画。


三、历史演变与典籍用例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跋録”为跋文编纂,见第12卷第87页。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详述“跋”文体源流,第三册第256页。

  3.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

    分析题跋在版本鉴定中的作用,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4. 启功《启功丛稿》

    例举书画跋録的文体特征,中华书局,1999年。

(注:因部分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纸质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跋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一、基本含义

“跋録”指对书籍、文献等内容的题跋收录,即整理并记录附在正文后的评注、批语或附录。该词常用于古籍整理或文献汇编场景,强调对附加内容的系统性收集。


二、构成解析

  1. 「跋」:原指书籍末尾的评注或附录,如《四游记》中“跋语”即后记性质的文字。
  2. 「録」:意为记录、抄写,如“编録”“抄録”等词中的用法。

组合后,“跋録”特指对这类附加内容的整理与保存。


三、应用场景


四、出处与示例

主要见于古典文献,如明代小说《四游记》中的用例:“吾今将原著经典,尽行跋録,藏之九重天外。”


“跋録”强调对书籍附录、批注的系统性记录,属于文献学范畴的专业术语,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研究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

暗机阿耶把话拌磕宝业厕身其间打换呆木单绡點翰吨级凤尾草腹背鲠气滒弱关怀备至龟精鬼头滑脑惶扰黄熊花水狐鸣篝中较对揭涉积氛浄觉旌门静一忌怨开购刊灭口呿眸眙款贡猎碣力疾硫酸亚铁鸾舆凤驾门下人密牒纳污含垢鸟歌洽驩裘领器仗攘抑软替如何纱冠社钱设陷十门枢纽丝牵剔犀土圞儿外氅腲腇窝别嫌怕新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