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松的意思、水松的详细解释
水松的解释
(1).藻类植物。可入药。《文选·左思<吴都赋>》:“石帆水松,东风扶留。” 刘良 注:“水松,药草。生水中,出 南海 交趾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水松》﹝集解﹞引 陶弘景 曰:“水松状如松。”
(2).落叶乔木。为我国特产植物。分布于 广东 、 福建 、 广西 、 江西 、 四川 、 云南 等地。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水松》:“水松,叶如檜而细长,出南海。” 清 方以智 《通雅·植物》:“水松,水杉也。 闽 广 海塘边皆生之,如凤尾杉,又如松。”
词语分解
- 水的解释 水 ǐ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河流:汉水。湘水。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液汁:水笔。墨
- 松的解释 松 (②松④鬆) ō 种子植物的一属,一般为常绿乔木,脂可提取松香或松节油等。种子可榨油和食用:松针。松脂。松香。松子。 稀散,不紧密,不靠拢,与“紧”相对:捆得太松。土质松软。蓬松。宽松。疏松。松懈
专业解析
水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名词,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一、植物学释义
指杉科水松属(Glyptostrobus)的唯一现存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是中国特有珍稀树种。其特点包括:
- 形态特征:落叶或半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树干基部膨大,具膝状呼吸根;叶二型,鳞形叶贴生于小枝,条形叶常排成羽状。
- 生态分布:野生种群仅见于中国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湿地、河岸及沼泽区,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
- 历史记载:晋代嵇含《南方草木状》称其“叶如桧而细长”,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其“性耐水浸”,故名水松 。
二、传统名称考
古代文献中“水松”亦指其他植物:
- 藻类别称: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将“水松”描述为“海藻之属”,指红藻门江蓠属(Gracilaria)植物,因其生于海水、形似松枝得名 。
- 药用记载:《神农本草经》注录其“主水肿,利小便”,但需结合上下文区分所指物种 。
三、文化意象
因水松生长于水滨且枝叶苍翠,文人常借其喻指高洁坚韧的品格。如宋代杨万里诗云:“水松点缀玉为林”,以水松凌波之态象征孤傲清雅 。
参考资料
- 《中国植物志》第7卷,科学出版社,1978年,第304页。
-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金陵刻本,1593年。
- 陈藏器《本草拾遗》,唐开元年间辑本。
- 《神农本草经辑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82页。
- 杨万里《诚斋集·江湖集》,宋刻本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水松”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一、植物学含义
-
藻类植物
指松藻科植物(如刺松藻、长松藻),分布于沿海地区,具有药用价值。
- 功效:清暑解毒、利水消肿、驱虫(用于中暑、水肿、蛔虫病等)。
- 分布:黄海、渤海及东南沿海。
-
裸子植物(杉科乔木)
中国特有珍稀树种,被誉为“活化石”,高可达25米,树干扭纹,基部膨大,根系发达。
- 形态特征:叶片多型(鳞形、条形),冬季不脱落;球果倒卵圆形,种子带翅。
- 生长习性:生于湿地(河岸、堤旁),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等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
- 用途:枝叶及球果可入药,治疗胃痛、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文化含义
在汉语中,“水松”偶尔用于形容人性格温和、柔软(如成语“水松之性”),但此用法较少见,且多源于文学修辞。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分布或药用细节,可参考植物志或中医药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鸡之梦半纸炳绚偪壤蚕芽朝集钞骑掣肘吃租词法从车摧衄调拳鹅口白疮返璞归真風珂粉红附落高碧构撰古本故弄虚玄过腔韩卢逐块化蝶花鼓戏嘒管行车忽睨蹇乏降旛湔浣郊隧浄水瓶客地窥兵老之将至聊以卒岁龙舄马蝍蟟楙盛面商冥衣蛲动能否清兴沙飞山轿神奔生身诗礼士敏土霜秈书物铜声团费土堦妄尘而拜闲置躞蹀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