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乡学的意思、乡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乡学的解释

(1).古代地方学校,与“国学”相别。 周 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汉书·食货志上》:“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始知室家长幼之节。十五入大学,学先圣礼乐,而知朝廷君臣之礼。其有秀异者,移乡学於庠序;庠序之异者,移国学於少学。”《礼记·乡饮酒义》“主人拜迎宾於庠门之外” 汉 郑玄 注:“庠,乡学也。”《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 曰校, 殷 曰序, 周 曰庠” 宋 朱熹 集注:“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学也。”

(2).指乡村学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内中有一个教乡学假斯文的,姓 黄 号 丹山 。”

谓向慕学问。乡,通“ 向 ”。《史记·儒林列传》:“是时 张汤 方乡学,以﹝ 儿宽 ﹞为奏讞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 宽 。”《汉书·叙传上》:“时上方乡学, 郑宽中 、 张禹 朝夕入説《尚书》、《论语》於 金华殿 中,詔 伯 ( 班伯 )受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乡学”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义和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乡学是古代地方性学校,与中央设立的“国学”相对应。周代特指六乡州党的学校,主要面向郊区国人子弟,承担基础教育的功能。汉代以后,逐渐演变为乡村学塾的代称。

二、历史发展与功能

  1. 周代建制
    根据《周礼》记载,王城及诸侯国近郊设“六乡”,乡学按层级分为庠、序、校等,教学内容包括六甲(干支计算)、五方(地理)、书计(书写算术)等基础技能,以及伦理规范。优秀学生可升入更高层级的庠序或国学。

  2. 汉代演变
    乡学成为地方教育的重要环节,《汉书·食货志》记载,儿童8岁入小学,15岁入大学,其中“秀异者”通过乡学选拔进入国学深造。

  3. 乡村学塾阶段
    宋明时期,乡学多指民间私塾,例如《二刻拍案惊奇》提到的“教乡学假斯文的黄号丹山”,反映了乡学在基层的普及。

三、名称演变与特点

四、延伸含义

“乡学”在古籍中偶作“向学”的通假,表示向往学问,如《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张汤“方乡学”而重用儒生。

(注:以上内容综合自汉典、沪江词典等权威来源,完整信息可查阅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乡学的意思

乡学是指在乡村中开设的学校,为乡村儿童提供基础教育。

拆分部首和笔画

《康熙字典》将"乡"字的部首定为"丨",总笔画数为三。

来源

乡学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它是在乡村中设立的基础教育机构,以传授儿童基本的文化知识为主要目标。乡学起初由乡村中的知识分子或中央政府派遣的官员担任教师,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繁体

繁体字为鄉學。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乡学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常用的写法是"鄉學"。

例句

1. 村中新建了一座乡学,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 他是乡学中的一位教师,致力于为乡村儿童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

组词

乡校、乡村学校、乡村教育、乡村文化

近义词

乡村学校、农村学校、乡土学校

反义词

城市学校、都市学校、城镇学校

别人正在浏览...

阿忿暗楼子安置柏翎儿百忧半身像鄙儒瞋视车枕传唱传録辞给打悲都公都夷香队列房下繁葩法王郭公浩莽河东戒荒诞黄葛圜墙翬翟胡咧咧惊呆齎擎克实口慧哭鸟劳动生产率鳞漦沴烖螺冈马背学校明鉴木李暮末怦怦剖冤祈珥情灵丘陵屈期儒绅三过生执十八房説咲飧饔天中秃儿橐泉宫汶阳田祥麟威凤香醅习课新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