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録的意思、传録的详细解释
传録的解释
转抄,传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杨大年 作文﹞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録,门人疲於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杂辩》:“一时传録者以‘树’字与 英宗 庙讳同音,故易以‘暮’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近年惟 直斋 陈氏 书最多,盖尝仕於 莆 ,传録 夹漈 郑氏 、 方氏 、 林氏 、 吴氏 旧书,至五万一千一百八十餘卷。”
词语分解
- 传的解释 传 (傳) á 转(僴 )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推广,散布:宣传。流传。传名。传奇(a.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b.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c.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
- 録的解释 録 ù 见“录”。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传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转抄、传抄,指通过手写或复制的方式将内容传递或记录下来。以下是具体解释:
-
基本释义
“传録”由“传”(传递)和“録”(记录)组成,合指辗转抄写、传播记录的行为。例如宋代欧阳修《归田录》中提到,杨大年命门人“传録”文章,门人因频繁抄写而感到疲惫,体现了这一词汇的实际应用场景。
-
用法与语境
- 多用于古籍文献中,描述古代文人或学者之间抄录、传播著作的过程。如元代黄溍的笔记中提到,因避讳而将“树”字改为“暮”字的“传録”案例。
- 强调间接性,即并非直接誊写原文,而是通过中间环节传递内容。
-
与其他词汇的关联
“传録”与“传抄”“转抄”意义相近,但更突出多次传递的特性。例如明代胡应麟提到“传録”郑氏旧书多达五万余卷,说明其规模性和延续性。
“传録”是古代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常见于历史文献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案例,可参考《归田录》《日损斋笔记》等原始资料(部分内容引自、2、6)。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传录(chuan lu)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第一个部首是“传”(chuan),由“人”和“专”组成,“人”表示人类,“专”表示专心、专注,表示将知识或信息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传递给他人。第二个部首是“录”(lu),由“彑”和“中”组成,“彑”表示头盖骨,代表人的头脑和智慧,“中”表示中心或核心,表示将知识或信息记录下来。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传录的汉字写法可能有些不同。例如,在繁体字中,传录的写法是「傳錄」,使用了「傳」的写法,有时也会使用不同的繁体字写法。古代人们使用毛笔和墨汁来书写汉字,书写方式和字体也与现代有所不同。
一些关于传录的例句包括:
1. 他将这个重要会议的详细记录传录在文件中。
2. 这本书是他对于家族历史的传录,非常珍贵。
3. 在古代,人们通过传录来传承知识和智慧。
一些与传录相关的组词包括:记录、传递、抄录、复制、引述等。
与传录近义的词语有:记录、复制、抄录、撰写、记录等。
与传录反义的词语有:遗失、忘记、删除、销毁、遗忘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鞍山铁矿霸世边患剥肤捕诛残灭朝贡程姬之疾骋舟戴任丹心倒下倒帐砥京滴珠丰上锐下干法诡合呵御假迹斠交虬盦羁靮疥癞金兰之友矶头酒色天孔桥溃疡莲的两七连钱草俚辞历蓂马勃马快蛮裔盟长冥目偏才评事浅礁罄悬七贤石塘属稾疏闲署议松丸遡流宿问通辨统带通使推士温床仙人桃宪委销注膝脖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