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學的意思、鄉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學的解釋

(1).古代地方學校,與“國學”相别。 周 代特指六鄉州黨的學校。《漢書·食貨志上》:“八歲入小學,學六甲五方書計之事,始知室家長幼之節。十五入大學,學先聖禮樂,而知朝廷君臣之禮。其有秀異者,移鄉學於庠序;庠序之異者,移國學於少學。”《禮記·鄉飲酒義》“主人拜迎賓於庠門之外” 漢 鄭玄 注:“庠,鄉學也。”《孟子·滕文公上》“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夏 曰校, 殷 曰序, 周 曰庠” 宋 朱熹 集注:“庠以養老為義,校以教民為義,序以習射為義,皆鄉學也。”

(2).指鄉村學塾。《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内中有一個教鄉學假斯文的,姓 黃 號 丹山 。”

謂向慕學問。鄉,通“ 向 ”。《史記·儒林列傳》:“是時 張湯 方鄉學,以﹝ 兒寬 ﹞為奏讞掾,以古法議決疑大獄,而愛幸 寬 。”《漢書·叙傳上》:“時上方鄉學, 鄭寬中 、 張禹 朝夕入説《尚書》、《論語》於 金華殿 中,詔 伯 ( 班伯 )受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鄉學”是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含義和功能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具體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義

鄉學是古代地方性學校,與中央設立的“國學”相對應。周代特指六鄉州黨的學校,主要面向郊區國人子弟,承擔基礎教育的功能。漢代以後,逐漸演變為鄉村學塾的代稱。

二、曆史發展與功能

  1. 周代建制
    根據《周禮》記載,王城及諸侯國近郊設“六鄉”,鄉學按層級分為庠、序、校等,教學内容包括六甲(幹支計算)、五方(地理)、書計(書寫算術)等基礎技能,以及倫理規範。優秀學生可升入更高層級的庠序或國學。

  2. 漢代演變
    鄉學成為地方教育的重要環節,《漢書·食貨志》記載,兒童8歲入小學,15歲入大學,其中“秀異者”通過鄉學選拔進入國學深造。

  3. 鄉村學塾階段
    宋明時期,鄉學多指民間私塾,例如《二刻拍案驚奇》提到的“教鄉學假斯文的黃號丹山”,反映了鄉學在基層的普及。

三、名稱演變與特點

四、延伸含義

“鄉學”在古籍中偶作“向學”的通假,表示向往學問,如《史記·儒林列傳》記載張湯“方鄉學”而重用儒生。

(注:以上内容綜合自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完整信息可查閱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鄉學的意思

鄉學是指在鄉村中開設的學校,為鄉村兒童提供基礎教育。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鄉"字的部首定為"丨",總筆畫數為三。

來源

鄉學在中國曆史上源遠流長,起源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它是在鄉村中設立的基礎教育機構,以傳授兒童基本的文化知識為主要目标。鄉學起初由鄉村中的知識分子或中央政府派遣的官員擔任教師,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鄉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繁體

繁體字為鄉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鄉學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稍有不同,常用的寫法是"鄉學"。

例句

1. 村中新建了一座鄉學,為孩子們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

2. 他是鄉學中的一位教師,緻力于為鄉村兒童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

組詞

鄉校、鄉村學校、鄉村教育、鄉村文化

近義詞

鄉村學校、農村學校、鄉土學校

反義詞

城市學校、都市學校、城鎮學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