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人或动物没有脚。《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晋书·鲁褒传》:“无翼而飞,无足而走。” 宋 洪迈 《夷坚丙志·无足妇人》:“时灯火尚存,自隙窥覘,乃无足妇人,负两肉翼。”
(2).指物体没有下部腿状的支撑物。《诗·召南·采苹》“维錡及釜” 毛 传:“有足曰錡,无足曰釜。” 唐 刘师服 侯喜 《石鼎联句》:“或讶短尾銚,又似无足鐺。”
(3).不值得。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鲁迅 《坟·论照相之类》:“目验尚且如此胡涂,则 S城 人之将眼睛理想化为小鲫鱼,实也‘无足深怪’了。”参见“ 无足道 ”。
(4).不知足,不满足。《东观汉记·杜林传》:“玉食狃猱之意,徼幸之望,曼延无足。”《晋书·宣帝纪》:“人苦无足,既得 陇 右,復欲得 蜀 !”
(5).不够,配不上。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聂从政》:“我几入鬼録,赖君復生,顾世间物无足以报德。”
“无足”是一个多义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五类解释:
1. 生理/形态特征 指人或动物没有脚,或物体缺乏下部支撑结构。例如《荀子·劝学》中“螣蛇无足而飞”,宋代文献描述“无足妇人”形象。日常使用如“无足茶几”指没有腿的家具。
2. 价值判断 表示“不值得”,常见于成语“无足轻重”。苏轼《潮州修韩文公庙记》用“无足怪者”表达不值得惊讶,现代例句如“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
3. 心理状态 指“不知足、不满足”,如描述贪心者“无足”,该义项在《夷坚丙志》等古籍中也有体现。
4. 程度描述 表达“不够、配不上”,如“他的贡献无足匹配荣誉”。这一引申义在多个现代词典中被收录。
5. 哲学隐喻 《晋书》用“无足而走”暗喻货币流通特性,展现其抽象化使用场景。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古籍引用时需注意古今语义差异。更多例句可参考和中的文学作品应用案例。
无足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没有足够或不够的意思。我们来看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无足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它拆分成无(无法)和足(脚)两个部分。其中,无作为一个独立的字,在足的左侧作为偏旁部首。根据《康熙字典》,无足的总笔画数为七画。
无足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用来形容某物不够或不足够。在繁体字中,无足仍然被写作「無足」,保留了传统的字形。
根据古代汉字书写规范,《说文解字》中将无足的写法为「無足」,可以看到无足的字形与现代写法相似,但有些细节有所不同。
1. 他的工资无足以支付所有的账单。
2. 再多的赞美也无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组词:无益、无偿、无能、无情、无理、无私。
近义词:不足、不够、匮乏。
反义词:充足、丰富、充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