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液的意思、五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液的解释

[five kinds of secretions] 出《素问·宣明五气篇》。汗、涕、泪、涎、唾等五种分泌液的合称

详细解释

指汗、泪、涕、涎、唾。《素问·宣明五气论》:“五臟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十:“望梅生津,食芥堕泪,此五液之自外至也;慕而垂涎,愧而汗发,此五液之自内至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液”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人体五种分泌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五液最早出自《素问·宣明五气篇》,指汗、涕、泪、涎、唾五种分泌液的合称。在《黄帝内经》中有两种解释:

  1. 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素问·宣明五气》);
  2. 水谷化生五液:根据环境或情绪变化,津液可转化为汗、溺(尿液)、泣(泪)、唾、水(《灵枢·五癃津液别》)。

二、五脏与五液的对应关系

五脏 对应五液 功能与病理表现
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过度出汗易耗伤心血,导致心悸;心气虚则自汗,心阴虚则盗汗。
涕润泽鼻窍。肺寒则流清涕,肺热则涕黄稠。
泪濡养双目。肝血不足则眼干涩,肝经风热则迎风流泪。
涎助消化。脾虚不摄则流涎,脾热则口干涎少。
唾滋养肾精。肾虚则唾液分泌异常,如口干或频吐清唾。

三、临床意义

五液异常可反映脏腑病变:

四、补充说明

部分文献(如《灵枢》)将五液扩展为汗、溺、泣、唾、水,但主流观点仍以五脏对应五液为核心。需注意,中医诊断需结合整体辨证,不可仅凭单一症状判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理机制,可参考《黄帝内经》原文或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液》的意思

《五液》是指水、油、酱、醋、盐五种液体或调味品。这个词源于中国饮食文化,常用来形容菜肴的调味品。

拆分部首和笔画

《五液》的偏旁部首是水(氵)和油(氺)。总共有11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五液》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人民作菜精》一书中,用来描述菜肴调味的五种液体。在繁体中,它的写法是「五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五液」的写法较为简单,类似于现代的草书风格。这些汉字的形状并不规整,书写上更注重笔画的速度和连贯性。

例句

1. 这道菜加了五液,味道更加丰富多样。

2. 他在烹饪中善于运用五液,使菜品更具口感。

组词

五味、液体、油液、酱液、醋液、盐液

近义词

调味品、调料、酱油、食用油、醋、盐

反义词

无液、无味、无调味品、无油、无酱、无醋、无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