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堂吏的意思、堂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堂吏的解释

唐 宋 时中书省的办事吏员。原自中央各机构抽补。 宋太祖 以其擅中书事权,多生弊端,改令吏部于士人中选授。 宋太宗 太平兴国 九年,始以京朝官充任。《宋史·王旦传》:“ 旦 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堂吏”是古代官制中的特定职位,其含义和演变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与历史背景

堂吏是唐宋时期中书省的核心办事吏员,主要负责文书处理、政务协调等工作()。该职位最初通过从中央各机构抽调人员补充,后因权力过重引发弊端,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年间(968-976年)改革选拔制度,改由吏部从士人中选拔()。至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年),进一步升级为京朝官充任,提升了职位层级()。

二、职能演变与争议

  1. 唐代职能:作为中书省基础行政人员,承担诏令起草、公文传递等事务性工作。
  2. 宋代改革动因:因堂吏长期把控中枢文书渠道,出现“擅中书事权”现象,如《宋史·王旦传》记载堂吏曾因过错受罚,反映出其实际影响力()。
  3. 清代延续:演变为各部院属吏,称“经承”,延续了文书管理的核心职责()。

三、语义延伸

在成语使用中,“堂吏”被赋予比喻义,代指不负责任或能力不足的官员。这种语义转化源于古代民众对基层吏员推诿塞责现象的观察()。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古代官制文献及权威辞典释义,如需深入研究,可查阅《宋史·职官志》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堂吏

堂吏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堂”和“吏”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堂”字的部首是土,笔画数为三;“吏”字的部首是口,笔画数为六。

来源

《堂吏》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府机构。堂吏原指在官署堂屋内从事文书、档案等事务的行政人员。

繁体

《堂吏》这个词的繁体字为「堂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堂吏」这个词的字形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意思和用法基本相同。

例句

1. 宋代的堂吏是由科举考试选*********的。

2. 在古代官僚体制中,堂吏是处理政务的重要人员。

组词

堂吏:堂屋+吏员

近义词

堂官、堂户、堂属

反义词

文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