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mmunications hub]∶水陆冲要的地方
南北津要
(2) [important position]∶比喻显要的地位
擢升津要
(1).水陆冲要之地。《三国志·魏志·傅嘏传》:“设令列船津要,坚城据险,横行之计,其殆难捷。”《南史·循吏传·杜慧度》:“ 九真 太守 李逊 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 交 土,闻刺史 滕遯之 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元年》:“太尉后隔潮水,我若以数百人掉(棹)舟扼守津要,则太尉粮食不通而自毙矣。”
(2).比喻事物的关键,要点。 南朝 梁 江淹 《无为论》:“ 宣尼 六艺之文,百氏兼该之术,靡不详其津要,而採摭冲玄。”
(3).比喻要职。《晋书·庾亮传论》:“古者右贤左戚,用杜溺私之路;爱而知恶,深慎满覆之灾。是以厚赠琼瑰,罕升津要。” 清 方苞 《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居津要者多畏公伉直。”
(4).比喻身居要职的人。《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交关津要,共相唇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节操》:“妇人曰:‘新妇阿父,无罪被繫。昨告人假得玉带二,犀带一,直千餘緡,以遗津要,不幸遗失於此。’”《明史·张昭传》:“师儒鲜积学,草野小夫夤缘津要,初解兔园之册,已厕鶚荐之羣。”
(5).比喻重要的途径。《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元年》:“三馆职事,文儒之高选;近时用人益轻,遂为贵游进取之津要。”
“津要”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指地理位置重要的水陆交汇处或交通枢纽,常用于军事或战略描述。例如:
比喻社会或官场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角色,例如:
该词偶尔引申为事物的关键要点,如南朝文献中“详其津要”指探究核心内容。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查字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津要,是一个汉字词语,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它的意思主要有两个方面:
津要的拆分部首为“土”和“口”,其中“土”是左边的部首,表示与土地有关,和地理、地形有关;“口”是右边的部首,表示与口岸、交通有关。
津要的笔画总共有八画,按照顺序依次书写。
津要最早出现在汉字学中,是由于古代人们对交通和交往的重要性的认识而产生的。在古代,津要一词主要用于指代重要的交通渡口或关口。随着时代的变迁,津要逐渐被引申为形容重要的过程或关键的环节。
津要的繁体字为「津要」,与简体字形式相同,没有任何区别。
在古时候,津要的汉字写法并非完全一致。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津要的古代写法有津關、津門、津要等不同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化为现在所使用的津要的书写形式。
津要的组词包括:
津要的近义词可以是:
津要的反义词可以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