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五穀丰熟 ”。各种农作物丰收。《六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穀丰熟,社稷安寧。”《东观汉记·吴良传》:“明府视事五年,土地开辟,盗贼灭息,五穀丰熟,家给人足。” 元 吴弘道 《青杏子·鬭鹌鹑》套曲:“託赖着一人有庆,五穀丰登。”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今年呢,难得这样五谷丰登,稻子收得这样多。”
“五谷丰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wǔ gǔ fēng dēng,以下是详细解析:
“五谷”的构成
古代“五谷”通常指稻(水稻)、黍(黄米)、稷(粟/小米)、麦(小麦等)、菽(豆类),代表中国古代主要的粮食作物()。不同文献对“五谷”的具体定义略有差异,但核心均围绕维系民生的基础农作物。
“丰登”的含义
“丰”指丰盛、充足,“登”意为成熟、收获。合起来表示农作物丰收充盈,形容粮食产量丰富,年成极好()。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细节,可参考《六韬》《水浒后传》等文献()。
《五谷丰登》是一个经常使用的成语,意为五种谷物丰收充盈。这个成语表示农民取得了大丰收,粮食充足的景象。
《五谷丰登》的拆分部首为“五”和“言”,它们分别属于“五”部首和“言字旁”。笔画的数量有26画。
《五谷丰登》最早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五穀六麥,重黍累稌。”后来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丰收的景象。
在繁体中,成语的写法为「五穀丰登」。
古时候,《五谷丰登》的汉字写法为「五穀鮒熯」。
今年农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的田地里出现了一幅五谷丰登的画面。
五谷:泛指主要的五种谷物,包括稻、麦、谷、粟和豆。
丰收:指农田里作物的收获量很大,产量丰富。
五谷收成、五谷盈仓、五谷丰登豐收
五谷歉收、五谷不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