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傲自大。《三国志·蜀志·魏延传》:“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 杨仪 不假借 延 , 延 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北齐书·崔昂传》:“意色矜高,以此不为名流所服。” 郭沫若 《女神·凤凰涅槃》:“昂头我问天,天徒矜高,莫有点儿知识。”
“矜高”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jīn gāo,其核心含义为高傲自大,通常用于形容人自视甚高、态度傲慢的性格或表现。
基本释义
该词由“矜”(意为自负、自夸)和“高”(意为高傲)组成,组合后强调一种因自我优越感而表现出的傲慢态度。
古籍引证
现代用例
郭沫若在《女神·凤凰涅槃》中写道:“昂头我问天,天徒矜高”,以“矜高”批判天的高傲而无知,赋予词汇文学化的延伸表达。
“矜高”多用于书面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含贬义色彩,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程度。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文学中的用法,可参考《三国志》《北齐书》等文献或相关解析资料。
矜高(jīn gāo)是一个中文词汇,其意为傲慢自大,形容一个人过于自负或高傲自满。矜的拆分部首为矢,代表箭的形状,表明矜一词与骄傲自大相关;高的部首为高,表示高傲、傲慢,是矜高的形容词。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当时的写法为「矜高」。在繁体中文中,该词被写作「矜高」,保留了原有的意义和发音,只是字形有所不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两个字形状相似,并且都带有箭头。这种写法强调了矜高所代表的傲慢和自大。
以下是一些使用矜高的例句:
1. 他矜高地看着别人,好像他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2. 小明并不喜欢他那矜高的同学,因为他总是对别人嘲笑和看不起。
3. 在这个家族里,矜高被视为一种不可接受的品质。
与矜高相关的组词有矜持、矜贵和矜通。矜持意味着保持冷静、不露出真实感情,常与矜高一同使用。矜贵表示高傲自大和珍贵、高价值可以同时存在。矜通意思是傲慢,没有人情味。
与矜高意思相反的词汇是谦逊和谦和。谦逊表示谦虚、虚心;而谦和则表示温和友好、不傲慢自大。
总而言之,矜高形容一个人过于傲慢自大,常与矜持等词汇同时使用。在古汉字写法中,矜高的形状带有箭头,强调其与骄傲自大的相关性。在现代用法中,矜高用来描绘不受欢迎的高傲态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