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荒芜阻塞。《晋书·宗室传论》:“值王室多难,中原芜梗,表义甄节,效绩艰危。” 严复 《原强》:“法犹器也,犹道涂也,经时久而无修治精进之功,则捍格芜梗者势也。”
(2).杂乱不通畅。 清 章学诚 《跋<湖北通志检存稿>》:“而近世纪载,出於史学久絶之后,一切文辞叙述,芜梗闒冗,全无法度。”
“芜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详细解析:
荒芜阻塞
指土地、道路等因无人管理而变得杂草丛生、通行受阻。例如《晋书·宗室传论》提到“中原芜梗”,描述中原地区因战乱而荒废堵塞的状态;严复在《原强》中也用“捍格芜梗”比喻法度因长期缺乏维护而僵化。
杂乱不通畅
多用于形容文辞或叙述缺乏条理,内容混乱。如清代章学诚在《跋<湖北通志检存稿>》中批评某些记载“芜梗闒冗”,即文字杂乱、冗长无章法。
目前搜索结果未提及该词的现代常用场景或衍生含义,建议在古籍阅读或特定学术讨论中结合上下文进一步理解其用法。
芜梗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草木茂盛的地方。该词的拆分部首为艹和木,共有9个笔画。
芜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演变过程。在古时候,芜梗的写法是「蕪篜」,其中的「蕪」指的是杂草丛生,「篜」则指的是支撑草木的棍子。
在繁体字中,芜梗的写法为「蕪篜」,分别由「艸」和「木」构成。「蕪」的艸部表示植物,「篜」则代表棍子。
在古代汉字的发展中,芜梗的字形演变过程较为复杂。最早的芜梗写作「蕪篜」,在秦代演变为「蕪莘」,而随后进一步变化为「芜菁」。到了唐代,「菁」字的构造和意义有所改变,形成了现在的「梗」字。因此,现代写法为「芜梗」。
这个地方是一片芜梗,到处都是茂盛的草木。
芜梗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成各种新的词语,例如:
与芜梗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芬芳」、「繁盛」等,它们都指生长茂盛、蓬勃发展的事物。
与芜梗意思相反的词语有「荒芜」、「凋敝」等,它们指草木不生、事物衰败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