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纵横飞舞的蝴蝶和蜜蜂。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效颦》:“风景晴和,翩翩浪蝶狂蜂,阵阵游丝飞絮。”
(2).比喻寻花问柳的浪荡子弟。《西湖佳话·雷峰怪迹》:“心猿意马驰千里,浪蝶狂蜂闹五更。”
浪蝶狂蜂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指轻浮放浪的蝴蝶和猖狂乱飞的蜜蜂,比喻举止轻佻、行为放荡的男子,尤指贪恋女色之人。以下从词典释义、语源及文化内涵详细解析:
本义
形容蝴蝶与蜜蜂在花丛中肆意飞舞的姿态,暗含“轻浮”“无拘束”之意。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比喻义
借指行为放荡、追逐女色的男性,含贬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构词溯源
“浪”取“放浪不羁”之意,“狂”指“猖狂、放纵”,“蝶”“蜂”象征流连花丛(暗喻女性),整体凸显轻佻之态。
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2009年)
文学典例
明代梁辰鱼《浣纱记·演舞》中首次将“浪蝶”与“狂蜂”并用:“曲终但见惊鸿起,更有浪蝶狂蜂,竞逐余香。”此处以蜂蝶喻指贪恋美色的轻薄之徒。
来源:《中国古典文学大系·明代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
性别隐喻
以昆虫追逐鲜花暗喻男性对女性的纠缠,反映传统社会对两性关系的道德评判。
来源:《汉语隐喻认知与文化符号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道德批判
成语隐含对逾矩行为的谴责,如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批评“浪蝶狂蜂,日逐在花街骚扰”。
来源:《中国俗成语大辞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
成语 | 核心差异 |
---|---|
招蜂引蝶 | 侧重主动引诱(多指女性) |
拈花惹草 | 强调行为暧昧,不限于性别 |
浪蝶狂蜂 | 特指男性轻浮放荡,动态感更强 |
来源:《汉语成语对比辨析手册》(语文出版社,2018年)
结论:该成语以自然意象承载社会规训,生动揭示传统文化中对男性越界行为的道德约束,其贬义色彩至今未褪,常见于文学批评与口语斥责。
“浪蝶狂蜂”是一个汉语成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古典小说《西湖佳话·雷峰怪迹》中曾用“心猿意马驰千里,浪蝶狂蜂闹五更”生动描绘浪荡子弟的形象()。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具体用法,可参考汉典、诗词名句网等来源()。
摆脚八鸾背若芒刺辨才裁剂残弊单父长云忱恂端蒙乏货方材方田翻检攻劘贵臣旱井和光黑石和居狠愎奬诱捡拾校书部悸慑镌斥客寓鶆鸠遛狗刘向李渔龙亨闽派能所丕显气夺情意绵绵脐噬屈座嚷喝膻慕设穽生鬼水澒跾跾宿谋太瘦生陶贯填词天命论跳灶王屯乱讬法瓦剌国危险性卧虎五裤狭长宪断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