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愍的意思、垂愍的详细解释
垂愍的解释
赐予哀怜。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六章:“今会阿兄於此,亦余梦魂所不及料,宁非苍天垂愍?”
词语分解
- 垂的解释 垂 í 东西一头挂下:垂杨柳。垂钓。垂直。垂线。垂手(a.表示容易;b.表示恭敬)。垂泪。垂髫(头发下垂,指儿童)。垂头丧气。 敬辞,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垂爱。垂怜。垂询。 传下去
- 愍的解释 愍 ǐ 同“悯”②。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垂愍"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用于表达一种谦恭的请求或陈述,常见于古代奏章、书信等正式文书中。其核心含义是请求上位者(如君主、尊长)施予怜悯、体恤或眷顾。以下是详细解释:
-
字义拆解与核心含义:
- 垂:本义为“悬挂”、“自上而下”,引申为上对下的动作或态度,常用来表示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的俯就、俯听、施予。在敬语中,“垂”含有谦卑地希望对方(尊者)能屈尊关注或施恩的意思。
- 愍 (mǐn):通“悯”,意为怜悯、哀怜、体恤、同情。
- 合义:因此,“垂愍”整体意为“俯赐怜悯”、“施予体恤”、“给予关怀”。它表达了说话者(或书写者)处于较低地位,恳切地希望得到地位更高者的同情、理解、关照或宽恕。
-
语境与用法:
- 敬语谦辞:“垂愍”是典型的敬辞,用于下对上(臣对君、子对父、卑对尊)的场合,体现说话者的谦卑和对对方的尊敬。
- 请求体恤:常用于陈述困难、冤屈或请求宽恕、帮助之后,表达希望对方能体察下情并施以恩惠。例如,在奏折中请求皇帝体恤民情、在书信中请求长辈谅解或帮助等。
- 表达感恩:有时也用于事后表达对所受恩惠的感激,意为“承蒙您怜悯体恤”。
- 书面语:主要见于古代书面文献,如奏章、书信、碑文等,现代汉语口语和一般书面语中已罕用。
-
经典用例:
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见。例如,在表达恳求或感恩的语境中常有类似表述(虽未必直接出现“垂愍”二字,但语义相通)。如李密《陈情表》中恳请晋武帝体恤其奉养祖母的苦衷,虽未直接用“垂愍”,但“愿陛下矜愍愚诚”中的“矜愍”与“垂愍”含义非常接近,都是恳求上位者怜悯。
参考文献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对“垂”和“愍”的释义详尽,并收录了大量包含这两个字的复合词及古代书证。其对“垂”的释义包含“上施于下;俯赐”的义项,对“愍”的释义包含“怜悯;哀怜”的义项,为理解“垂愍”的构词和含义提供了最核心的依据。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该词典专门收录古代汉语常用词,对“垂”和“愍”的古义解释清晰,并提供了典型的古文例句,有助于理解该词在古代的实际运用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垂愍”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uí mǐn,其核心含义是“赐予哀怜”,常用于表达对他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或恳请他人怜悯的语境。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含义
- 词性:形容词,也可作动词使用。
- 核心释义:
指心怀同情与怜悯,多用于描述对他人的不幸感同身受,或请求他人(尤其长辈、上级)给予关怀。
2.字义解析
- 垂:本义为“垂下”,引申为“自上而下的恩赐或关照”,如“垂念”“垂怜”。
- 愍:同“悯”,意为“哀怜、体恤”,如“悲愍”“愍惜”。
两字组合后,强调“自上而下的深切同情”或“恳求他人哀怜”的意味。
3.用法与示例
- 文学用例:
苏曼殊在《断鸿零雁记》中写道:“宁非苍天垂愍?”,意为“难道不是苍天赐予哀怜吗?”,表达对命运转折的感慨。
- 现代语境:
可用于书面表达,如“望君垂愍,施以援手”,表示恳请帮助。
4.近义词与关联词
- 近义词:怜悯、体恤、哀矜、恻隐。
- 关联词:垂怜(侧重请求)、悲悯(侧重情感本身)。
“垂愍”是带有古典色彩的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或正式场合中仍能体现细腻的情感表达。其核心在于传递对他人境遇的深切关怀或恳求怜悯的意愿。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闇合帮手崩拆部人哺乳侧柏禅德昌户成为除患兴利吹弹歌舞楚人一炬颠迷短打额名赣剧给复耕畲攻占泸定桥贡主逛厂花钱脚綳姣美皛耀觐礼玃如据悉刻苦耐劳课吏枯笔连宵彻曙僚隶零时艛船瞀懮明熀熀密移牛藿攀弄偏眼遣除乾妹子清壮启颡觑付三保太监奢溢石户颂磬酸骨素肌桃金娘童便图利剜肉做疮顽嚚温八叉武英殿西窗翦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