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荒蕪阻塞。《晉書·宗室傳論》:“值王室多難,中原蕪梗,表義甄節,效績艱危。” 嚴複 《原強》:“法猶器也,猶道塗也,經時久而無修治精進之功,則捍格蕪梗者勢也。”
(2).雜亂不通暢。 清 章學誠 《跋<湖北通志檢存稿>》:“而近世紀載,出於史學久絶之後,一切文辭叙述,蕪梗闒冗,全無法度。”
“蕪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詳細解析:
荒蕪阻塞
指土地、道路等因無人管理而變得雜草叢生、通行受阻。例如《晉書·宗室傳論》提到“中原蕪梗”,描述中原地區因戰亂而荒廢堵塞的狀态;嚴複在《原強》中也用“捍格蕪梗”比喻法度因長期缺乏維護而僵化。
雜亂不通暢
多用于形容文辭或叙述缺乏條理,内容混亂。如清代章學誠在《跋<湖北通志檢存稿>》中批評某些記載“蕪梗闒冗”,即文字雜亂、冗長無章法。
目前搜索結果未提及該詞的現代常用場景或衍生含義,建議在古籍閱讀或特定學術讨論中結合上下文進一步理解其用法。
蕪梗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草木茂盛的地方。該詞的拆分部首為艹和木,共有9個筆畫。
蕪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漢字演變過程。在古時候,蕪梗的寫法是「蕪篜」,其中的「蕪」指的是雜草叢生,「篜」則指的是支撐草木的棍子。
在繁體字中,蕪梗的寫法為「蕪篜」,分别由「艸」和「木」構成。「蕪」的艸部表示植物,「篜」則代表棍子。
在古代漢字的發展中,蕪梗的字形演變過程較為複雜。最早的蕪梗寫作「蕪篜」,在秦代演變為「蕪莘」,而隨後進一步變化為「蕪菁」。到了唐代,「菁」字的構造和意義有所改變,形成了現在的「梗」字。因此,現代寫法為「蕪梗」。
這個地方是一片蕪梗,到處都是茂盛的草木。
蕪梗可以和其他詞組合成各種新的詞語,例如:
與蕪梗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芬芳」、「繁盛」等,它們都指生長茂盛、蓬勃發展的事物。
與蕪梗意思相反的詞語有「荒蕪」、「凋敝」等,它們指草木不生、事物衰敗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