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terodyne] 把一个无线电频率同另一不同的频率合在一起以便产生差拍
一个低频信号(一般约100千赫)随后被倍频和外差以产生所需的载波频率
“外差”是现代汉语中具有专业属性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一、基础词义解析
“外”表示外部、外界,“差”在古汉语中可指差异、差别,组合后引申为“外部差异”或“与外部产生的差值”。此释义参考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修订版)。
二、专业领域延伸
指通过混合两个不同频率信号产生新频率的过程,应用于超外差接收机等设备。该定义源自《电子技术术语大典》(中国电子学会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中对“外差式接收”的阐释。
某些文献将“外差”与“离群值”(outlier)关联,表示数据中超出常规范围的异常值,此用法可追溯至《数理统计方法》(陈希孺著,科学出版社,1997年)中的误差分析章节。
三、应用场景示例
在无线电工程中,“外差检测”是信号解调的核心步骤;在质量监测领域,“消除外差因素”常作为数据清洗的重要环节。相关案例可见《通信原理教程》(樊昌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七版)的调制技术章节。
“外差”是一个多领域术语,其核心含义与无线电技术相关,但在不同语境中可能存在细微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外差(heterodyne)指将两个不同频率的无线电信号混合,通过非线性作用产生新的频率(通常为两频率的和或差)。例如,若输入信号频率为$f_1$,本振信号为$f_2$,则混合后会产生$f_1+f_2$和$|f_1-f2|$的新频率。
公式表示为:
$$
f{text{新}} = f_1 pm f_2
$$
技术原理与应用
其他语境中的含义
部分词典提到“外差”作为汉语词汇的字面解释,即“外出差遣”,但此用法在现代技术文献中极少出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发展演变
外差技术于1901年提出,后被超外差(本振频率高于信号频率)和超内差(本振频率低于信号频率)取代,成为现代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电路设计或历史背景,可参考电子工程类文献或高频电路教材。
报春北京话表彰不遑宁处俦匹大曲调经掉缭笛床董道杜绝契惇帅镀锌泛泛之谈风木叹福分附件膏唇试舌高台盘耕畜寒啬黑暗狱恨悷隍鹿画日笔翚飞狐狨家艰俭简嚼吃金口玉音絶叫慨恨考古空绿凌冽硫酸牧监副陪妾签到启禀齐梁体起灭青海崎曲欺上压下鹊岸人生路不熟揉斲捎马食味拴马桩诵讽随衙谈年抆泪文衣消防邪门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