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膏唇试舌的意思、膏唇试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膏唇试舌的解释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膏唇试舌”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成语,其正确写法应为“膏唇拭舌”,常见于古代文献。该成语由“膏唇”与“拭舌”两部分构成,字面义指用油脂涂抹嘴唇、擦拭舌头,比喻精心修饰言辞以迎合他人或刻意挑拨是非。

详细释义

  1. 语源考据

    最早见于《后汉书·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此处描述奸佞之人以谗言惑主。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膏”为动词,意为涂抹油脂;“拭”即擦拭,两者均强调言辞的刻意加工。

  2. 核心语义

    该成语含贬义,多用于批判以下两类行为:

    • 谄媚逢迎:如《资治通鉴》注引“膏唇拭舌,侯伺权贵”;
    • 搬弄是非: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评某些文人“膏唇拭舌,以撼大雅”。
  3. 现代使用

    当代语境中多用于文学批评或历史评述,例如描述刻意曲解原意的言论,或指代网络时代“断章取义”的舆论操纵现象。权威辞书《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将其归类为“语言行为类”成语。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膏唇试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gāo chún shì shé,其核心含义是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强调表达的迫切性。

详细解析:

  1. 字面与比喻义

    • 字面指“用膏涂嘴唇,用巾擦拭舌头”,通过动作的细致性,引申为内心有强烈表达欲却难以直接言明的状态。
    • 与单纯形容口才好的成语(如“能言善辩”)不同,它更侧重表达急切倾诉或揭露真相的冲动。
  2. 出处与典故
    源自《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描述奸邪之人急切编造谣言、诬陷他人的场景。

  3. 使用场景

    • 可用于描述因情绪激动、秘密难以保守或受压迫时急于表达内心想法的情境。
    • 也可用于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心理,如:“他膏唇试舌,终将真相和盘托出。”。
  4. 注意差异
    部分资料(如、2)将其误释为“能言善辩”,但权威典籍(如汉典、成语词典)均以《后汉书》为据,明确其本义为“迫切欲言”。

若需进一步了解成语接龙或例句,可参考《后汉书》原文或成语词典扩展学习。

别人正在浏览...

案兵束甲拜访饱阅拔群出萃备举辨哥笔格兵强将勇必至搏心逋残不了格采菱歌禅授茶余饭饱车价纯气当物诞受道君彫缋都丽封阶妇人拜浮士德寒烈黄金时间黄马袿隳旷瓠丘讲坛社会主义煎销礁峣镜监啾唧恪守成宪宽缓凉幽幽理趣楼栏茫茫鸣飇鸣梭木连理拍抚钳网沁园区节润息少言寡语丝事铜生斯外库温凊定省倭子鼯鼬五征仙风仙子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