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ngage in archaeological stu***s]∶根据古代的遗迹、遗物和文献,研究古代事物
(2) [archaeology]∶指有关考古的科学
考订古代文献、遗物、遗迹。 明 刘刚 《<日损斋笔记>后序》:“观公辨驳之精若此,则其平昔攷古之学为何如哉!”
(1).考核研究古代事物。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 望都县 在南,今此城南对 卢奴 故城,自外无城以应之,考古知今,事义全违。”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閲图考古,更求僊术。”《宋史·林勋传》:“ 勋 为此书考古验今,思虑周密,可谓勤矣。” 清 顾炎武 《吴才老<韵补正>序》:“考古之功,寔始於 宋 吴才老 ,而其所著《韵补》,仅散见于后人之所引而未得其全。”
(2).指考古学。
“考古”一词的含义可从词源、学科定义及社会价值三个层面进行解析:
“考古”在汉语中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如吕大临所著《考古图》(1092年),但当时主要指对传世青铜器、石刻等器物的搜集整理,与现代学科差异较大。其字面意义中,“考”为推求、研究之意,“古”指古代事物,合指通过研究古代遗存探索历史。
考古学是以科学方法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存(包括遗迹、遗物等)的学科,核心目标是通过物质资料复原人类社会的历史脉络。主要分支包括:
考古学需结合文献学、地质学等多学科方法,例如地质学帮助确定遗址年代,历史学则与考古学互补验证。
考古既是探索人类过去的科学手段,也是连接历史与当下的文化桥梁。如需进一步了解分支领域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权威来源。
考古(kǎo gǔ)是一个汉字词,由两个部首组成:⺶(老字旁)和⼝(口字旁)。它的笔画数目是11画。
考古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是考至古之物也。”考代表着寻求、研究的意思,古则表示古代。所以,考古的本义是对古代物品进行寻求和研究。
在繁体字中,考古的写法为「考古」,与简体字保持一致。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例如,在甲骨文中,考字的形状是一个口旁加上几个点,象征着寻求的动作。在金文和篆文中,考字的形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整体仍然可辨认出来。到了隶书和楷书时期,考字的形状逐渐演化为现在的样子。
以下是考古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例句:
1. 考古学家沿着河岸寻找古代文明的痕迹。
2. 他对考古学的研究充满了热情。
与考古相关的组词包括:考古学、考古学家、考古发现。
与考古近义的词汇有:探寻、发掘。
与考古反义的词汇有:现代、当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