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海的意思、青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海的解释

[Qinghai] 中国西北部的省,省会西宁市。面积72万平方公里,人口448万(1990)。境内有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全省大部为高原。畜牧业为省经济重要部分。青海为尚待开发的省之一。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详细解释

(1).湖名。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古名 鲜水 、 西海 ,又名 卑禾羌海 。 北魏 时始名 青海 。《北史·吐谷浑传》:“ 青海 周围千餘里,海内有小山。” 唐 杜甫 《兵车行》:“君不见, 青海 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宋 杨忆 《汉武》诗:“力通 青海 求龙种,死讳 文成 食马肝。”

(2).喻边远荒漠之地。 清 吴兆骞 《闰三月朔日将赴辽左留别吴中诸故人》诗:“名列丹书难指罪,身投 青海 已无家。”

(3).东方之海。也借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淮南子·墬形训》:“青泉之埃,上为青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合於青海。” 高诱 注:“东方之海。” 元 迺贤 《京城杂言》诗之三:“ 丘公 神仙流,学道青海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张鸿渐》:“君止此。妾与妹有青海之约,又为君逗留一晌,久劳盼注矣。”

(4).碧绿的海洋。 唐 许浑 《送岭南卢判官罢职归华阴山居》诗:“还挂一帆青海上,更开三逕碧莲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青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主要可从以下方面解释:

一、作为中国省级行政区

青海省简称“青”,位于中国西北部,省会西宁市。全省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四位,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截至1995年,人口约456.2万,少数民族占比40%,以藏族为主。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二、作为湖泊名称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古称“鲜水”“西海”“卑禾羌海”,北魏时期正式定名“青海”。唐代诗人杜甫《兵车行》中“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即指此湖。

三、历史与文化含义

  1. 边远荒漠的象征:清代诗词中常以“青海”喻指荒凉边塞,如吴兆骞诗句“身投青海已无家”。
  2. 东方之海与仙山传说:古代文献《淮南子》将“青海”与东方海域及海上仙山相联系。
  3. 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湖水碧绿如海,故有“碧绿的海洋”之称。

四、经济与资源

青海省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是待开发的重要区域。省内有三所高校: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民族大学。

如需更详细的地理或历史信息,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青海

「青海」是一个表示地名的词,它的意思指的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下面将对该词进行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进行介绍。

拆分部首和笔画

「青海」中的「青」部分是由「靑」组成,拆分成「一」和「月」两个部首。它的总笔画数是5。而「海」部分则是由一个独立的部首「水」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5。

来源

「青海」一词的来源是由该省的地理特征而得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海拔带来了该地区的特殊气候和植被,所以被称为「青海」。

繁体

「青海」在繁体中的写法为「靑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青海」的汉字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青海」的例句有:

  1. 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
  2. 我们明天要去青海旅游。

组词

以「青海」为核心的一些组词有:

近义词

没有与「青海」完全相同或近义的词汇。

反义词

「青海」的反义词可以是其他中国省市的名称,如「广东」、「浙江」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