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谥册的意思、谥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谥册的解释

亦作“諡册”。指刻有为帝后上谥诏书的简册。《魏书·术艺传·江式》:“以书 文昭太后 尊号諡册,特除奉朝请,仍符节令。” 唐 颜真卿 《元陵仪注》:“礼仪使以諡册跪奠於宝綬之西,又以哀册跪奠於諡册之西。”《明史·礼志五》:“ 洪武 元年,追尊四庙諡号,册宝皆用玉。册简长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五分。简数从文之多寡。联以金绳,藉以锦褥,覆以红罗泥金夹帕。册匣,朱漆鏤金,龙凤文…… 建文 时,追尊諡册之典,以革除无考。” 清 顾炎武 《庙号议》:“以至諡册一颁,天下用为讥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谝册(shì cè)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一种重要的官方文书,专用于记录和宣告对已故帝王、后妃、宗室成员或重臣所追赠的谥号。其核心含义与功能如下:

  1. 核心定义

    谝册是记载皇帝或朝廷正式颁赐给逝者谥号的册书。在古代“谥法”制度下,谥号是对人物一生功过是非的高度概括与评价(常为一至二字)。谝册即为承载这一官方最终评价的正式文件,具有法定效力与礼仪权威性。其内容需严格遵循礼制规范撰写。

  2. 形制与使用

    谝册通常以玉、竹、木等材质制成简牍形式(后期亦有纸质),书写格式庄重严谨。在隆重的赐谥仪式(如大丧礼、上谥仪)中,由专官宣读谝册文,随后将其随葬于陵墓或供奉于太庙,象征朝廷对逝者的盖棺定论与永久纪念。其行文格式、遣词造句均体现国家典章制度的威严。

  3. 内容要素

    谝册文一般包含:

    • 对逝者生平地位与功绩的追述;
    • 正式颁赐谥号的宣告(如“谨遵大典,上尊谥曰…”);
    • 阐述赐予该谥号的依据与理由;
    • 表达哀悼与尊崇之意。 文字风格肃穆典雅,具有固定程式。
  4. 历史与文化意义

    作为“谥法”制度的物质载体,谝册是研究古代礼制、政治伦理、历史人物评价体系的关键实物史料。它集中体现了儒家“慎终追远”的丧葬观念和“褒贬善恶”的历史评判功能,是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谥册是中国古代记载帝王、皇后谥号的特殊文书形式,以下是综合解释:

定义与功能

谥册指刻有帝后谥号诏书的简册,用于官方记录对逝者的尊崇评价。其核心功能是确立谥号的正统性,体现古代「盖棺论定」的礼制传统。

历史沿革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北魏,《魏书》记载为文昭太后制作谥册的史实。
  2. 发展:唐代形成固定礼仪,谥册需与哀册共同陈设于灵前。
  3. 典制化:明代规定玉制册简尺寸为「长尺二寸,广一寸二分」,用金绳串联,存放于朱漆龙凤纹木匣。

实物例证

清道光帝为生母孝淑睿皇后制作的谥册最具代表性:

扩展释义

「谥」作为核心字,特指对逝者的官方评价(如「文」「武」「忠」等),其确立需经礼部审议,具有历史定论性质。谥册正是这种评价制度的物质载体。

注: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谥册实物(来源1、2)及《明史·礼志》(来源7)获取更多细节。

别人正在浏览...

爱网阿妳鹌鹑餶飿儿百顺千随比翼双飞逋慢敕黄吃受驰系淳燿擣虚批吭鼎辅方丈洲飞天十响冯凌风移俗改干蛋干弄恭谢觚不觚贵星过制函洛阛閈环绕秽德珓杯金不换京室浸洽击瑕考证蜡光乐邦两潘量中流溢买陂塘卖炉慢说磨翻飘梁迁易啓罗格兰轻黩戚钺腮帮子拾级柿漆市隐叔父碳酸天地主王陵戆完节违盟五难乌戏霞表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