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諡册”。指刻有为帝后上谥诏书的简册。《魏书·术艺传·江式》:“以书 文昭太后 尊号諡册,特除奉朝请,仍符节令。” 唐 颜真卿 《元陵仪注》:“礼仪使以諡册跪奠於宝綬之西,又以哀册跪奠於諡册之西。”《明史·礼志五》:“ 洪武 元年,追尊四庙諡号,册宝皆用玉。册简长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五分。简数从文之多寡。联以金绳,藉以锦褥,覆以红罗泥金夹帕。册匣,朱漆鏤金,龙凤文…… 建文 时,追尊諡册之典,以革除无考。” 清 顾炎武 《庙号议》:“以至諡册一颁,天下用为讥笑。”
谥册是中国古代记载帝王、皇后谥号的特殊文书形式,以下是综合解释:
谥册指刻有帝后谥号诏书的简册,用于官方记录对逝者的尊崇评价。其核心功能是确立谥号的正统性,体现古代「盖棺论定」的礼制传统。
清道光帝为生母孝淑睿皇后制作的谥册最具代表性:
「谥」作为核心字,特指对逝者的官方评价(如「文」「武」「忠」等),其确立需经礼部审议,具有历史定论性质。谥册正是这种评价制度的物质载体。
注: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清代谥册实物(来源1、2)及《明史·礼志》(来源7)获取更多细节。
谥册是一个汉字词汇,由“谥”和“册”两个部分组成。
谥:是一个汉字,部首为讠,总笔画数为7,意思是给予称谓。
册:也是一个汉字,部首为冫,总笔画数为5,意思是记载、记录。
谥册的意思就是记载或记录人们被赐予的尊号、称谓的册子。
谥册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贵族和王室成员通常会被赐予谥号以示尊贵,这些称号会被记录在册子上,作为后人对他们的记忆和纪念。
在繁体字中,谥册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无法得知谥册一词在古代的具体写法。
例句:
他的尊号收录在一本谥册中。
组词:谥官、谥号、谥名。
近义词:尊号、称谓。
反义词:匿名、无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