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觚不觚的意思、觚不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觚不觚的解释

比喻事物名实不符。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何晏 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 朱熹 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四分论》:“《续汉志》云:‘在天成度,在宪成日,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餘不及四分日之一,则减四分也。’是古人命度未有觚不觚,不依日而散分於各宿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觚不觚”出自《论语·雍也》,是孔子对当时礼制崩坏现象的感叹,字面意为“觚不像觚”,引申为事物名实不符的批判。具体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1. 字面含义
    “觚”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形制为喇叭口、细腰、高圈足,且有棱角()。孔子说“觚不觚”,字面指当时的觚已失去原有棱角形制,名存实亡。

  2. 引申内涵
    孔子借此批判社会礼制崩坏,强调“名实相副”的重要性。何晏注解认为这是以器物喻政,暗指“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朱熹则指出,器物形制变化导致其本质被破坏,进而引发名实混乱()。

  3. 后世引用
    清代学者俞正燮在《癸巳类稿》中以“觚不觚”类比天文历法混乱(),现代则多用于讽刺制度、文化等领域的异化现象,如形式主义或传统丧失。

扩展补充:觚不仅是酒器,还可指木简(书写材料)或象征棱角(如“破觚为圜”指去除棱角,喻废除严法)()。这一词汇的演变体现了汉语中器物与文化的深度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觚不觚的意思

《觚不觚》是一个民间俚语,用来形容某个人或事物的状态或品质是否好或达到了预期的水平。通常用于询问他人的意见或评价。

拆分部首和笔画

《觚不觚》的拆分部首是「角」,笔画为4画。

来源和繁体

《觚不觚》源自于古代汉语,最初使用繁体字「觚不觚」来表示。繁体字的写法为「觚」(两个「角」字组成)和「不」、「於」组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觚」写为两个「角」字并列;而「不」写作「不」,「於」写作「于」。

例句

1. 这件事情做得觚不觚?(这件事是否做得令人满意?)

2. 你觉得我的演讲觚不觚?(你认为我的演讲怎么样?)

3. 他的表演觚不觚?(他的表演达到了预期的水平吗?)

组词

1. 觚短觚长(形容所持觚的长度不一)

2. 觚脚觚手(指用觚搬运或支撑物体)

3. 觚柱觚杆(指用觚制作的柱子或杆子)

近义词

觚不觚的近义词包括:好不好、行不行

反义词

觚不觚的反义词包括:好不好、行不行

别人正在浏览...

白书陂险苍苔出乖露丑垂名竹帛淬勉大得人心单峯驼胆固醇胆战心惊调鹤对症粉鼻儿害羣嗥啁淮汭花阶柳市胡胡蹇人激辞颉地颃空嗟惋谨厚进纳击中要害狙侩峻厉凯凯卡路靠得可读性乐尽悲来笼狎銮刀逻杯迷径鸣璜腻友辟寒金千奇百怪切肺嶔岑山勤济秋吟蛬驱衆入托升力申减食事尸乡翁守常术业踏肩田月停车铜印脱坯兔苑歪诗吾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