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 襄 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 文公 受之,以有 南阳 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 杨伯峻 注:“ 杜 注:‘鏚,斧也;鉞,金鉞也……’赐鏚鉞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参见“ 斧鉞 ”。
“戚钺”一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作为成语的“戚钺”
二、古代文献中的“戚钺”
提示:现代语境下多采用第一种含义(成语用法),第二种属于历史文献中的特殊表述。如需进一步考证典故,可参考《左传》或明代军事史料。
戚钺,是一个名字,也可以指代一个人。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戚钺在古代是一个姓氏,拆分部首是戈和钅,并且它是一个双音字。戈是象形字,形状像一把戈兵器。钅是金字旁,表示与金相关的事物。
戚钺这个字最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具体的起源可能已经无法考证。戚钺在古汉字写法中是以繁体字形式存在的,繁体字的书写更为复杂,结构更为精美。在戚钺这个字的繁体形式中,戈的形状更加明显,钅的笔画间距也更为均匀。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不同,在戚钺这个字中也不例外。在古代,笔画的书写顺序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整体形状并没有太大变化。在现代,我们习惯先写左边的戈部分,再写右边的钅部分。
例句:
1. 戚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聪明而勇猛的将领。
2. 他们家的姓氏是戚,孩子的名字取了个很有意义的名字叫钺。
组词:
戚友、钺状、戈戟、银钺
近义词:
革命、英勇、勇敢、豪杰
反义词:
胆小、懦弱、怯懦、胆怯
埃及艺术抱玉握珠表缀拨子抄暴察阅称寃崇兰酬醋出岔触喉吹唇祠竈大张旗鼓顶髻肚皮里蛔虫额手加礼風言風語贵损汗流接踵捍难夹袋人物疆隅家殷人足急波波暨暨静境吉土咎誉倦鸟知还客丁飂飂楼堞甪里先生论奏靡乱耐痛泥饮扒龙盘礴破悭乾涩毬带柔穰三十六物勝負兵家之常神运石首露爽忒素望笤帚星同位语,同位词讬配五圣小酒消没遐戎谐美晞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