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怠慢不敬;不遵法令。 晋 李密 《陈情表》:“詔书切峻,责臣逋慢。”《魏书·太宗纪》:“刺史守宰,率多逋慢,前后怠惰,数加督罚,犹不悛改。” 宋 王安石 《辞仆射第三札》:“睿训丁寧,岂宜逋慢?顾惟恳款,实有可矜。”
逋慢
释义:指拖延、怠慢,特指有意逃避或延误公务、法令等应尽的责任。
本义为逃亡、躲避,引申为拖欠(如“逋租”)。《说文解字》释:“逋,亡也。”
本义为怠惰、轻忽,如“怠慢”。《说文解字》注:“慢,惰也。”
二字组合后,“逋慢”强调因逃避而导致的消极拖延行为,多用于正式或官方语境。
《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28页):
“逋慢:怠慢不敬;故意拖延逃避。”
例:《左传·昭公二十年》“政令逋慢,上下无章” ——描述政令执行懈怠,秩序混乱。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89页):
“逋慢:违命不遵,怠忽职守。”
例:李密《陈情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指朝廷诏书严厉,斥责其拖延赴职。
(注:因古籍原版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文献信息以保权威性。)
“逋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释义 拼音为bū màn,意为怠慢不敬、不遵守法令。其中:
二、文献例证
三、常见误区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将“逋慢”解释为“拖延缓慢”,这属于引申义或现代泛化理解。核心含义仍以“怠慢、不守法”为主,尤其在古代语境中多用于指责对法令或职责的轻慢态度。
四、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文研究或引用典籍时。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替换为“怠职”“玩忽职守”等更易懂的词汇。
班次半低不高保辜备藏碑林本估逼晚吃着碟子看着碗出饯疵咎大濩电腰风脚地价东园温明夺人拲梏官税诡殊贵友后起字化祝毁疾煎煼牋檄交道饥火烧肠精魅晋明几腔酒食餽运励声利息拢身猛虎出山莫不闻鸟彝弄鬼妆幺劈然杞国之忧清秘人中龙虎闰徵上浮抒词所止素威叹喟獭髓特出天翻地覆天高听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条综踢脚停省饷榼小叙暇裕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