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valuable;priceless;be more valuable than gold;not to be exchanged even for gold] 即使用金子来也不换,形容极为可贵
浪子回头金不换
(1).谓事物极其宝贵,不能用金换取。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后戏目诗》:“喜称人心金不换,万年欢赏 赤松 游。” 陈毅 《游晋祠》诗:“帝王兴废长已矣,人民世纪金不换。” 梁斌 《红旗谱》九:“起先宝地在 小严村 南边,南堤根底下,倒是一块金不换的好地。”
(2).一种毛笔的名称。 鲁迅 《南腔北调集·答杨邨人先生*********的公开信》:“我并无大刀,只有一枝笔,名曰‘金不换’。” 巴金 《怀念鲁迅先生》:“如果先生活着,他绝不会放下他的‘金不换’。他是一位作家,一位人民所爱戴的伟大的作家。”
(3).药草名。即三七。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三七》:“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黏物也,此説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 徐珂 《清稗类钞·植物·三七》:“三七为多年生草,本名山漆,又名金不换。”
“金不换”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类解释:
指事物珍贵到即使用金子也无法换取,常用于强调不可替代的价值。例如:
鲁迅和巴金曾提到“金不换”毛笔,如:
指中药三七(又名田七),因药用价值高而得名:
补充说明:该词偶用于人名(如表演艺术家)或调料名,但以上三类为最常见释义。若需完整文献参考,可查看搜狗百科、汉典等来源。
《金不换》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比喻非常珍贵或无价值的东西,无论用什么来交换,都不能相比。
《金不换》这个词由2个部首组成:金(部首:金)和不(部首:一)。
金: 其中的笔画为8画。
不: 其中的笔画为4画。
《金不换》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一本名为《淮南子》的文献。
繁体字为「金不換」。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代有些不同,所以《金不换》在古代的写法也有所不同。
古代《金不换》的写法为「金不換」。
这个珍珠项链真是太漂亮了,简直是一件金不换的东西。
金玉不换、金贵不换、金银不换
珍贵、无价、宝贵、难得
琐碎、廉价、可换、无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