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不律的意思、不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不律的解释

(1).不效法;不遵循。《荀子·非十二子》:“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奸心。”

(2).不驯顺;不守法。《朱子语类》卷一三○:“ 东坡 如此做人,到少间便都排废了许多许多端人正士,却一齐引许多不律底人来,如 秦 黄 虽是向上,也只是不律。”《元史·来阿八赤传》:“有两卒自伤其手以示不可用, 阿八赤 檄枢密并行省奏闻,斩之以惩不律。”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张文翔》:“御史按 吴中 不律, 翼 忿忿不能平,因建白数事,指斥颇多,竟为众所倾,謫 开平 数年,以宥还。”参见“不劣方头。”

(3).笔。《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 郭璞 注:“ 蜀 人呼笔为不律也,语之变转。” 清 吴骞 《<拜经楼诗话>自序》:“予於有韵之语,初未能研其得失,諳其良楛,又乌足以操三寸不律,而雌黄而阳秋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不律”在汉语词汇中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分析:

  1. 不守法纪之义

    指行为不遵守法律或规范。此用法最早见于先秦典籍,《荀子·非十二子》载:“无礼义而唯权势之嗜者也,不律之人也。”(来源:《汉语大词典》)此处强调对礼法秩序的违背。清代文献《阅微草堂笔记》亦用“不律”形容官员渎职:“吏之不律,民何以安?”

  2. 笔的别称

    古代方言中对书写工具的雅称,此义源自《尔雅·释器》郭璞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来源:《尔雅注疏》)宋代《说文解字系传》进一步解释:“秦谓之笔,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说明该词具有地域性指代特征。

  3. 特殊文献中的异义

    在明代《山堂肆考》等类书中,“不律”曾被引作动物名:“不律似貍,能捕鼠。”(来源:《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此属罕见用法,现代汉语中已消亡。

网络扩展解释

“不律”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而有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不效法、不遵循
    指不遵守既定法则或传统。例如《荀子·非十二子》中提到“劳知而不律先王”,意为耗费心智却不效法先王的治国之道。

  2. 不驯顺、不守法
    形容行为不端、违背法纪。如《元史》中记载“斩之以惩不律”,即通过严惩来警示违法之人。


二、特殊用法

  1. 古汉语中“笔”的别称
    在方言(如四川)和古代文献中,“不律”是“笔”的分音字。例如《说文解字》提到“吴谓之不律”,指吴地称笔为“不律”。

三、衍生义

  1. 现代文化中的借用
    在游戏《仙剑奇侠传五·前传》中,“不律”被设定为角色夏侯瑾轩的武器名称,属于艺术创作中的延伸用法。

“不律”既可表行为层面的不守法度,也可作为古代书写工具的代称。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避免混淆。如需更完整的文献例证,可参考《荀子》《元史》等古籍或相关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豹隐悲歌博敞草木皆兵长太息插头逞性妄为错绮打磨旋镫骨德素颠隮第二骨低人泛蚁讽传氛氲蛤黎酱哥升节故城国库券故衔焊花和雅鸿臣瑚簋回遑减轻较辨搅挠假如劫缚惊忧禁屠旧雨角斗抗殿苛刻宽语连独领讲琳琘六琯迷人逆诈恧恧潜藩潜通穷妙秋獮絇履入世山趾申办摄僷奢纵踏摇娘天机不可泄露提现土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