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occupied with nothing;have nothing to do] 垂衣拱手,表示不做什么事,形容不用花什么气力
(1).垂衣拱手。谓不亲理事务。《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孔颖达 疏:“谓所任得人,人皆称职,手无所营,下垂其拱。”后多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雍容垂拱,永永万年。” 唐 吴兢 《贞观政要·君道》:“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戈直 注:“垂拱者,垂衣拱手,无为而治也。” 太平天囯 周际玱 《建天京于金陵论》:“由是肃体统,大一尊,一人垂拱於上,万民咸归於下。”
(2).形容无事可做。 汉 贾谊 《旱云赋》:“畎亩枯槁而失泽兮,壤石相聚而为害;农夫垂拱而无聊兮,释其锄耨而下泪。”《南史·梁吴平侯景传》:“领军管天下兵要, 宋 孝建 以来,制局用事,与领军分权,典事以上皆得呈奏,领军垂拱而已。” 茅盾 《动摇》九:“现在这县城里又是平静得象死一般了。县党部委员们垂拱无事。”
(3).形容不费力气。《战国策·齐策五》:“当是时, 秦王 垂拱受 西河 之外……衝櫓未施,而 西河 之外已入於 秦 矣。”《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
(4).犹袖手。形容置身事外。《史记·黥布列传》:“夫 汉王 战於 彭城 , 项王 未出 齐 也,大王宜骚 淮南 之兵渡 淮 ,日夜会战 彭城 下;大王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 淮 者,垂拱而观其孰胜。”
(5).谓两手重合而下垂,表示恭敬。《礼记·玉藻》:“凡侍於君,绅垂,足如履齐,颐霤,垂拱,视下而听上。” 孔颖达 疏:“拱,沓手也。身俯则宜手沓而下垂也。” 宋 叶适 《祭王木叔秘监文》:“曷徐其行!曷亟其止!垂拱之侍,无几日尔。”
垂拱,汉语词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指双手自然下垂或交叠于胸前,形容姿态安闲、无所事事的状态。
例证:
《尚书·武成》载:“垂拱而天下治”,描绘统治者无为而治的理想状态 。
特指古代君主以德化民、简政安邦的治国理念,强调通过清静无为实现社会安定。
历史语境:
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云:“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体现儒家推崇的治国智慧 。
《汉语大词典》释义:“垂衣拱手,谓不亲理事务,多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
注:以上链接经核验为有效学术资源平台,内容源自权威典籍及工具书编纂机构。
“垂拱”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动作描述
指“垂衣拱手”,即双手自然下垂或交叠于胸前,形容不主动作为、无需费力的状态。
治国理念
引申为帝王“无为而治”的统治方式,强调任用贤能、以德化民,达到天下太平。
唐代睿宗李旦曾使用“垂拱”作为年号(685-688年),但实权由武则天掌握,故此年号常归于武则天时期。
权威典籍如汉典()与历史资料()均佐证上述释义,而提到的“天地宽广”之解属于特殊引申,非主流用法。
罢了保民把翫标冠比音承眷痴騃畜民啜英咀华出缺大头陡然顿利诽戏凤唱風濕管座诡辩术好离好散謞激户者坚昆囏屯寖昌金精金泥玉检金正僒束军市科斗文字客枕魁取亏损枯龙醪纩乱黩珞琭麦斛眉结幂级数迷民明媒正娶偏巧平滑肌绮园热平衡三更枣使强十三点狮子吼索帬索手亭障颓岩唾壶击碎托丽途水晚禾万马齐喑鞋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