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后汉书·班固传》:“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 唐 哉皇哉!皇哉 唐 哉!” 李贤 注:“唐哉,谓 尧 也;皇哉,谓 汉 也。言唯 唐 与 汉 ,唯 汉 与 唐 ”后因称气势宏伟盛大为“唐皇”。
(2).指 唐 天子。 明 太平野史 《朝天子·打谈》曲:“几声嘹喨几声低,有那些虚张声势,赞美 唐皇 ,褒谈 汉帝 。”
"唐皇"是汉语中兼具历史专称与形容词属性的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一、形容词义项 指事物具有庄重宏大、富丽堂皇的气象。该词源自《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其释义为"盛大;宏伟"。例如:"殿宇唐皇,飞檐斗拱尽显天家威仪"《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1)特别标注其书面语属性。
二、历史名词义项 特指唐朝(618-907)的历代帝王。《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在"唐"字条目中明确记载:"唐皇即唐朝皇帝",如唐皇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典故常见于史籍。
三、语源演变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叙传下》"唐皇煌煌",原指日光炽盛貌,后经词义引申形成现代用法。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2005)考证,其词义扩展过程反映了汉语词汇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规律。
“唐皇”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指唐朝皇帝
该词最初特指唐朝的君主,因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历史上国力强盛、文化繁荣的朝代,其统治者被尊称为“唐皇”。例如李渊、李世民等帝王均可称为“唐皇”,后也泛指其他朝代的君主或统治者。
形容气势宏伟盛大
在古汉语中,“唐皇”还用于描述事物或场景的恢弘壮丽,如“冠冕唐皇”“富丽唐皇”等表达。这一用法源自《后汉书·班固传》中“唐哉皇哉”的典故,原指唐尧与汉朝的宏伟气象,后演变为对盛大场面的赞美。
历史文献中的出处
唐朝的历史背景
唐朝由李渊建立,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鼎盛时期,疆域辽阔、文化开放,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因此,“唐皇”一词也承载了唐朝的辉煌历史内涵。
若需进一步了解唐朝历史或相关典故,可参考权威历史资料。
哀郢案典安置百鍊鉴跋膝崩迫长篇大套长舌妇逞露初本翠麓错法撮俏搭班儿大冯丹峤丹帜蹈道道钉登大寳冬闲凤尾笺干手敢则跟风观国孤孽国歌含华鹤引禽伸洪德定则牋简叫喊家涂九孔针举世无双枯死练核连利乱臣孟飨鸣鼓秘仪千秋旛青凤穷岩散丝世国十袭始作俑者受动书局厮耨私痛损寿笋鞋莞然无复写境邪剌骨